第377章 萬年前的電燈(1 / 2)

餘子峰回憶起自己在大學時代的某個陽光明媚的下午,那時候的自己泡了一杯廉價的速溶咖啡坐在電腦前逛著某個民科貼吧。

那時候,逛這種貼吧就是餘子峰最大的喜好。

那天下午的貼吧裏有人發起了一個討論命題讓整個貼吧裏人都吵得不可開交。

命題是這樣的:如果一艘擁有高科技的人類宇宙飛船在千年的宇宙航行中找到一顆類似於《阿凡達》中潘多拉星球那樣沒有任何科技的宜居行星球,且人類沒有後續艦隊能夠支援的情況下,這艘飛船上的科學家和整艘飛船上的物資能否能夠在這顆原始的宜居星球上建立一個現代化的小鎮並將小鎮變得越來越發達?

其實這個問題就類似於,一群科技家帶著高科技設備和物資入住一片森林,在沒有任何外界的幫助下能夠保持高科技生活並使之延續?

有人認為這完全可以:

優秀的科學家們能夠迅速形成社會,並分工合作完成生存需求建設;隨後,生物科學家非常可能馴化或者改變當地某種生物,使之為己所用,成為人類進一步擴張和發展的廉價勞動力;技術工程師們會安排他們工作,教他們如何蓋房子,如何種植糧食,如何紡織布匹,這些看起來很複雜的事物如果拆分成成百上千道工序,每道工序都會變得非常簡單,稍微有點智力的動物都可以做得了。

如果當地沒有合適的動物,這些科學家們還可以喚醒飛船上其他人類的基因或者直接克隆自己。

這樣,這艘飛船就能夠在這個宜居星球上建立起文明,並迅速擴大,在短短百年之內就可能使得整個星球成為人類的天堂。

有人則認為這完全不可行:一艘飛船上科技家即便是全加起來也很難做到全能全知,說不定一個能夠寫出像《相對論》一樣偉大的科學論文,可在現實中,他可能連在鐵礦中提取鐵元素然後製作成一顆螺絲這種能力都沒有。

一群科技先進得人類和一艘物資豐裕的飛船,在降落到這個宜居星球之後,勢必會享受一段時間的高科技生活,而當那些物資消耗完或者設備因為磨損逐漸出現故障,這些科學家所處的社會很快會回退到人類早期的農耕時代。

他們很可能住在石頭堆砌的房子裏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原始農牧生活,也可能沒有那麼慘,他們會在設備齊全的時候建造一座宏偉的宮殿。

等到那些電子設備都腐蝕掉,他們也許把整個飛船丟到大火之裏融了,做成一根根長矛、箭式或者鐵鍬、鋤頭,最先進得東西不得不在那時候變為最原始的東西。

和真正的原始人相比,他們隻不過腦子還殘留著那些先進文明的知識。

或許他們會將牛頓三定律、洛倫茲方程這些知識都刻在石頭上,等待著後人能夠解開,或許在幾百代人之後,有人能夠讀懂石頭上的秘密,開啟新的篇章。

餘子峰一直認為後者是比較合理的,先進文明的飛船降臨到一個原始世界,如果失去了和母星的聯係多半會經曆文明的倒退,至於文明是否還能夠複蘇,也要看命運的安排了。

……

而現在,餘子峰從這個士兵的記憶中感受了高等文明降落在地球原始叢林中的這種感覺。

餘子峰已經忘記了時間,前麵還有很多的“記憶泡”在等著他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