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楓隨即整合了恒州一帶的漢軍。
彰德軍打頭,葉漢部向東橫掃瀛洲莫州,方飛率部北渡易水,攻打易縣。兵鋒所指之處,尖峰鋒銳利,後麵的漢軍所部有奮勇向前。曾經的天威民軍紛紛響應蜂起,民眾受夠了契丹人的殘暴,紛紛簞食壺漿,迎接著自己的隊伍。
部分彰德軍化身的憲兵,軍紀空前嚴厲。
所有漢軍,紛紛收起了劣根性,不再敢擾民。而軍中勇敢者經過檢驗合格,歡迎加入彰德軍。一時間,報名之人十分踴躍。在彰德軍的嚴格挑選之下,補充了近兩千精銳。
軍士可以,對於將官,韓楓一個也沒要。
因為,彰德軍主幹已成,隻需要添加血肉。那些將官雖然身經百戰,但是對新戰術並不熟悉,而且容易形成小團夥,反而容易造成凝聚力的削弱。
彰德軍所到之處,瀛洲、莫州、易州紛紛而下。
這裏留守的契丹人不多,守城的主力都是幽州漢軍。由於趙延壽被耶律兀欲當場格殺了,所以他重新啟用了趙延照一脈。幽州一帶,人心惶惶。由於某種不可言表的原因,城中幽州漢軍紛紛擊殺了契丹人,舉城投降。
尤其是易州,在沿白溝河一帶拉平了防線後,重新在燕雲一線切入楔子。漢軍在淶水和易水間定下陣腳後,西脅蔚州,北懾儒州。易州的東北角,距離幽州都隻有一百二十裏。從這裏進入山區,如大房山、大安山與六聘山,渡過桑幹河就出現在了幽州都西南數十裏的平原上。
沒錯,這就是後唐時期,大將符存審與李嗣源,打破契丹人解圍幽州城的進軍線路。一時間,大批山北軍奔過古北口,進入了山區與漢軍隔淶水對峙。
此時,韓楓下令,漢軍全軍停下,不再進擊。
大軍開始加緊建設鄔堡,修補城牆,拿出了防守的姿態。
燕山明月朗照,有海東青高飛。
耶律兀欲長出了一口氣,留下一萬皮室軍,加強各處關鍵城防。大軍從古北口折返,卻沒有回上京,而是轉到西去,去鎮壓反叛的部落。
此時,恒州城中,劉知遠派遣的左飛龍使李彥從已經將兵趕到。隨即,韓楓痛快的印信全部移交,葉漢部開始南歸。晨光起時,方飛撤出了易州城,強行軍百裏,當月色高升時,特戰隊團團圍住了狼山。
狼山,在定州西北二百裏。
山上,有山民修築的鄔堡以避胡寇。堡中有座佛舍,曾有個尼姑孫深意,信奉摩尼教,不飲酒食肉,遠近皆信奉之。這也就是後來的明教前身,在北宋末年有方臘起義,在元末更是成為了明教。
孫深意死後,他的侄子孫方簡和弟弟孫行友,被推舉做堡主。在孫方簡的種種手段下,孫深意被製成了肉身佛像,因此信徒日漸增多。
起初,孫方簡做了不少好事,還成了抗擊契丹人的英雄。
當時,正趕上後晉與契丹絕交,北部邊境賦役沉重,盜賊叢生。孫方簡、孫行友於是率領當地強健者把寺廟作為鄔堡寨自保。契丹人入侵時,孫方簡率領大家頑抗迎擊,繳獲了許多兵器物資。因此,周邊攜家帶口前往依附的民眾日益眾多。時間久了,竟嘯聚了數千人。朝廷為了安撫,任命其擔任東北招使。
孫方簡不時率眾進入契丹境抄掠,多有斬獲。
不久,他就膨脹了,向朝廷邀功請賞不止。
朝廷稍不如其意,他竟然率全寨投降契丹人,並請求作契丹人的向導,深入內地搶掠。當時正值河北荒年,百姓餓死的數以萬計,兗、鄆、滄、貝四州之間,盜賊蜂起,官吏不能禁止。契丹大軍南下時,給了他節度使一職,這小子在定州與易州之間沒少作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