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五章 永別了,帝國(大結局)(1 / 2)

霍林格爾待在自己的辦公室裏,他看著前線的戰報,翻閱著部下們的計劃書,異常忙碌。

與法蘭克的戰爭如火如荼,參謀部的任務非常繁重,以至於他已經三天沒有回家了。

從一遝文件裏抬起頭,霍林格爾看向一旁的照片,那是他與家人的合影,不由得,露出一個淡淡的笑容。

克萊頓則是乘著火車,在趕回柏林的路上。他的心情很沉重,因為他在海德堡,看到了太多的死亡。

僅僅鐵心勳章,就頒發了近千枚,要知道這都是在戰鬥中,有突出貢獻者。

大部分陣亡的將士,是沒有這枚勳章的,可想而知,這場戰爭,有多麼殘酷。

揉了揉額頭,克萊頓在努力調整心態,他並非是冷血的戰爭機器,但是這一刻,他強迫自己,把那些負麵情緒拋諸腦後。

帝國需要他,或者說,需要一名冷靜的分析者。

克萊頓的位置非常重要,他的很多決策,關乎無數人的性命,甚至於關乎於這場戰爭的成敗。

其他人可以畏懼,可以後退,但是他不行,他必須做回那個冷靜的參謀部智囊,為這場中的德意誌軍團,獻計獻策。

“真是的,多愁善感的像個女人。”

克萊頓自嘲的笑了笑,隨後把頭,轉向窗外。

海德堡的帝國軍事學院裏,吉拉爾科夫中校,正在辦公桌前忙碌著。

他在審查教學計劃,因為戰爭,軍方要求加快教學進度,以便能讓更多學員,盡快投入到戰事當中去。

可是這把教學計劃完全打亂了,他們不得不做出調整,導致現在所有人,都在瘋狂調整著。

“該死的戰爭。”

作為一名中校,這話實在有些犯忌諱,但是吉拉爾科夫不管,他有好感的是這所名聲赫赫的院校,而不是軍隊。

甚至於,看到自己的學員在戰爭中陣亡,吉拉爾科夫也會露出惱怒的模樣,他覺得他們不應該這麼快就死去,他們應該能夠做出更加卓越的貢獻才對。

這就是教員,一名愛護自己學員的教員。

埋頭於教務的不止吉拉爾科夫,帕裏西諾士官學校的希貝爾處長,一樣被一遝一遝的文件和教務計劃所包圍。

戰爭讓所有軍事院校都陷入了掙紮,帕裏西諾士官學校也不能幸免,但是在一遝文件裏,他特別把其中一份,拿在手中,端詳許久。

這是一份關於畢業生陣亡率的報告,帝國軍隊有詳細的數據統計工作,包括各個院校畢業生的相關信息,這有利於他們調整教學方向,所以這類報告,每個季度,都會有一份。

但是作為院校的教官,誰都不願意去看這樣一份報告,那代表著又有許多曾經熟悉的麵孔,從這個世界上消失。

揉了揉額頭,希貝爾同樣在歎息,他看著那些名字,有一些他完全沒有印象,但是有一部分,卻讓他記憶深刻。

這些人都曾經出現在這所院校裏,在教室,在操場,在禮堂,在宿舍……

這裏留下過他們的歡聲笑語,也留下過他們的感歎悲傷。

“該死的戰爭。”

希貝爾同樣罵了一句,在這一點上,似乎所有教員,都達成了一致。

北海的海風在呼嘯,傑瑟夫將軍麵色冰冷。

英格蘭人依然封鎖著北海的出海口,他們必須麵對危急的情況,畢竟在海上力量對比上,英格蘭人占據著絕對優勢。

這還是在法蘭克海軍蟄伏在地中海的情況,一旦北海製海權出現逆轉,傑瑟夫相信,那些法蘭克人絕對不會放過攻擊帝國北部沿海的機會。

戰爭是一場此消彼長的遊戲,他們既要保證自己的主權,又要盡可能的減少損失,特別是主力戰艦,德意誌本就處於弱勢。

盡可能的依靠海岸基地,比如空軍,來做近海防禦,可是出海口又不能放棄,所以德意誌海軍的狀況很掙紮。

是的,隻能用掙紮來形容。

“希望,能夠有一個好的轉機吧。”

作為海軍統帥,傑瑟夫也對這個問題束手無策,隻能期待時運,能夠給予幫助。

同樣期待時運的,還有他在海德堡的胞弟。

傑瑟夫主編陷入苦惱,自從卡爾的傳記後,編輯部再也沒有好的投稿,他們需要新的素材,但是戰爭打破了一切。

人們的神經都太過緊繃了,報紙的銷量在持續提高,而雜誌的銷量則在下降。

出版新書,現在越來越困難,不僅僅因為審查越來越嚴格,還因為素材的單一化。

戰爭,戰爭,戰爭,幾乎所有的投稿千篇一律,他感到有些氣惱,但又無可奈何。

“該死的戰爭,讓人喘不過氣一口氣來。”

傑瑟夫主編咒罵著,隨後歎息一聲。

遠在北美的德意誌遠征軍,似乎並沒有感受到帝國的那種壓力。

因為主要對手的英格蘭軍,已經出現了本土化意識,這導致在英格蘭王國與德意誌帝國宣戰後,他們竟然沒有絲毫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