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早朝(2 / 2)

此言一出,殿中議論紛紛,姬無涯執著玉笏站在隊伍前列,一言不發。裕王先是看了太子一眼,隨後又看向了鎮定自若的姬無涯。他是知道姬無涯昨日曾入宮,且隨著太子一同拜見了皇上,此時他如此鎮定,想必是知道些什麼。

太子不語,看著殿下交頭接耳的眾人,沒有一人出列。待討論了一些時候之後,太子方才在眾目睽睽之下,打開了信函,將信件展開,對著文武百官道:“這是禺氏對我大寰下的戰書!”

朝堂之上,頓時如沸水一般轟然炸開,禺氏下戰書,這可真是一件天大的事。

“怎麼會下戰書呢?”

“禺氏與我朝相安無事多年,這次怕是看到遼西地動,想趁虛而入吧。”

“哼,一個附屬小國竟也敢下戰書了。”

“都說禺氏四皇子月銘笙野心勃勃,由此看來果真如此啊。”

“你說太子是何用意?”

“要我看就不要再怕什麼別人說咱們大寰恃強淩弱了,這戰書都送到京城來了,如果不讓那些番邦小國看看我大寰的脾氣,還真當我們好欺負了。”

……

爭論之聲此起彼伏,太子冷眼看了半晌,隨後方才開口道:“諸位臣工對此可有什麼看法?大可上前奏來,若有良策,本宮重重的賞!”

文宗閑原本是袖著手閉目養神,如今聽到太子的喝聲,方才睜開眼睛,慢悠悠地出列行禮道:“太子殿下,不知這戰書之上,作何言辭?”

太子轉眸看向文宗閑,回說:“曆數我大寰待他禺氏不公之過,又道小國亦有骨氣,問我大寰可敢與之一戰。”

文宗閑道:“是何不公?”

“朝貢繁重是其一,朝賀繁瑣是其二,邊境摩擦決斷是其三,還有諸多種種,盡是狡辯之詞,不過用來煽動無知百姓的詭辯,無需一一道來。若是諸位卿家想要查看,隨後本宮令內司謄抄百份,送到各位卿家的府上,由著卿家慢慢琢磨。”太子出言冷冽,瞥了文宗閑一眼。文宗閑此舉顯然是有談和之意,戰書已然送到了京城,等同於禺氏已經想要踩到大寰頭上了。可文宗閑竟然想著研究禺氏因何下的戰書,非是想要和談,又何須過多琢磨。

姬無涯亦是聽出了文宗閑追問之意,心中冷笑,已然斷定文宗閑正是與禺氏串通之人。隻是苦於證人證物難尋,此時隻能暫且先不作評斷。

林煜出列道:“太子殿下,臣是一屆武夫,隻知以武治武,如今禺氏送來戰書,這在臣看來幾乎是在打臣的臉了,莫不是禺氏覺得我大寰多年不動的兵馬真的是吃素的?臣愧領了鎮國大將軍的職銜,卻是讓番邦小國小瞧了去,不說旁的,這口氣,臣就咽不下去。”

姬無涯低眉一笑,這便是太子要聽的話了。

太子的臉色果然舒緩了一些,轉而看向林煜道:“林大將軍的意思是?”

“不戰則已,若戰,臣必然是打頭陣的那一個。”林煜當殿跪下,“或許會有同僚以為臣的想法太過偏激,更像是意氣之爭。但臣以為,這口氣不得不爭。若是這次的氣忍了下去,向禺氏求和,那下次還會有別的小國覺得我大寰太容易說話,覺得一紙戰書就能把事情解決了。如果不給禺氏點兒顏色瞧瞧,怕是要被其他附屬國家嘲笑,我大寰軟弱可欺了!”

姬無涯待林煜說完,亦是出列道:“太子殿下,臣與林大將軍意見一致,若是今次退讓一些,來日隻會更甚。番邦蠻夷若知何謂感恩,今次也不會下這紙戰書。既然不知感恩,又何須給其恩典?隻管發兵打壓了便是,該暴則暴,當柔則柔,才是正道。”

太子頷首,又向他人道:“可還有別的卿家有言?”

文宗閑複又說道:“林將軍和榮親王所言甚是,隻是我朝如今不比往常。遼西地動,國庫大部分錢糧都用於賑災了。老臣不懂打仗,卻也知道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沒有糧草,又如何能夠發兵南疆,攻打禺氏呢!”

此時裕王站了出來道:“文丞相顧慮的有理,隻是不知我朝如今錢糧儲存如何,可否供應一場戰事?”

戶部尚書李倚鶴出列道:“回裕親王的話,賑災雖耗去大量錢糧,但如今國庫所餘,應可支撐二十萬大軍半年之用。”

文宗閑道:“半年之用?”

“足夠了!”林煜當即拱手道,“若是來年收成好,春夏兩季所收糧食,足以再支持軍隊一季之用!且征伐禺氏小國,何須二十萬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