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神啟時代(1 / 1)

“蒼天,您派遣的使者已經教會我們生存。我們感激您的恩賜,讓我們在苦難中得到拯救;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危急時得到幫助;在迷茫中得到啟示......”

巫師轉向祭壇,對著那裏祭拜。

“是您帶給我們光明和希望,是您將神的啟示轉達給我們。在這個天地裏,我們並不孤單,神輝照耀的地方,我們虔誠地跟隨。感激您,讓我們生活在神啟的時代......”

“去往上天的門戶我們已經召喚,我們雖然不舍,但是會熱情的相送......”

......

畫麵開始模糊,蘇景用盡全力捕捉菜還重殘留的最後一絲影像。

那裏,仿佛有一條巨龍騰空,龍背上隱約是一個偉岸的身影騎坐。

畫麵消散,蘇景睜開雙眼。

那蠻荒豪邁的場景還在深深的震撼著蘇景。

......

久久之後,蘇景抬頭望天,繁星閃爍,點綴不透夜空的荒涼。

孤獨與希望,是最原始的篇章。

而那個時代,原來是神啟時代!

那恢弘而遠古的祭祀,隻是為了上領天命,下庇先民。

封禪,是天命的回歸,是先民的野望,是對英雄的感激!

而後世卻曲解了封禪儀式的虔誠使命。

在一個個權力掮客的曲解與誤導中,封禪成了君臨四海,威加海內的堂皇王冠。

也無怪乎後世的封禪皆沒有善了。

始皇帝宇震八方,武帝奮韜武略,光武中興一世,高宗開唐、玄宗再盛,宋真宗企望.......這些帝王的封禪,沒有一個為其後世子孫帶來好的結果。

秦二世而亡,權集一時的秦朝,不過曆經短短的兩代就消亡了!

漢東西分斷,本應一個朝代卻分為前後兩朝!

唐高宗祭天,認為自承天命,結果江山卻改了姓氏。

唐玄宗承了唐太宗的福澤,複興了唐朝,祭天之後卻迅速衰亡。

最慘的是宋真宗了,沒什麼作為還要去封禪,結果血脈都被人擄了去,靖康恥,猶未雪!

這其中,最特殊的就是唐朝了。

唐江山易主,複興而衰,有兩個特殊之處。

唐太宗駁回百官封禪的請求而使得唐朝能夠在唐玄宗從武則天之後二次興盛。

天後武則天避開泰山,選擇在嵩山封禪,並想在洛陽建立天宮以為呼應,卻並沒有帶給她好的結果,武氏的江山沒有延祚下去。

但是武則天的舉動卻似乎頗為奇怪。

唐朝曾出過多位頂級的玄學大師,如袁天罡,李淳風等。或許是玄學的積累,讓這位絕世的女帝了解到了一些什麼。

但是一切最終歸於過往,無奈地掩封於塵土之下!

......

封禪,是先民們感激拯救他們的英雄,告知上天,英雄完成了上天賦予的任務,可以離開這裏,回歸神位。

這就是神啟時代,是神指引子民,為子民啟示光明的時代。

祭天,不是歌功頌德。功德不是那一紙祭天禱文,而是帶來神啟。

......

蘇景想要知道神啟時代祭天封禪後的結果。

回想最後那一幕的畫麵,乘龍上天。

在華夏神話中,流傳最廣的是黃帝乘龍上天。

在黃帝時代,誕生了華夏第一部醫學巨著,發生了第一次部落大戰,第一次統一了族群......

忘憂草,《黃帝內經》,涿鹿之戰,乘龍上天......

蘇景突然有了一絲明悟,他有了一個想法!

這時,小妖從蘇景麵前經過,手中一個白色龜殼輕盈的旋轉。

蘇景沒有打擾小妖,知道她是在探尋東海的方位。

蘇景想去一趟常羊山,那裏是涿鹿之戰終結的地方。

在各種關於涿鹿之戰的傳說中,都有超越認知的神奇力量參與其中。直覺上,蘇景認為涿鹿之戰並沒有那麼簡單。

而常羊山,是蘇景知道的最容易去考證的地方。不是去考證黃帝,而是去考證另一個傳說中的人。

水禍縱溢,天道損缺,唯有上古七十二帝王的封禪方得圓滿。

蘇景結合之前看到的祭祀畫麵,更加確信那七十二帝王全部是部落首領。

畢竟,來這裏封禪的,不止有一個部落。

每一個部落首領,都傳授給部落生存下去的技能,都帶領著部落頑強抗爭著這衰敗的天地,帶給部落希望。他們是秉承天命而來,履行自己的使命與承諾。

他們來自哪裏?又去往了哪裏??

或許,他們是下凡的神靈,承擔著壯大人族的使命!

或許,他們流淌著一樣鮮紅的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