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一章 子霞拜上(1 / 3)

卷首詞

誰曾記,汴京昔繁華。

花城萬裏,風流看盡,中州帝王家。

瓊林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

一朝兵燹成蕭索,

唯餘春夢繞胡沙。

家山何處覓,忍聽那多怨羌笛,吹徹梅花。

梨園新翻絕代聲,又撥七弦動聽。

當酬人君知音意,偏平康,無定陰晴。

看取執戟劉郎,幹雲義氣,一曲琴蕭和鳴;

幽情暗恨,拂身如亂紅。

霓裳驚破後,南北客兩飄零。

樓上忽聞當時曲,夢醒湖湘,今又重逢。

*******************************************************

第一卷曲動帝王

******************************************************

第一章、誤入藕花深處

一子霞拜上

汴京的氣象自是不同,當偌大的汴京城廓已遙遙在望時,貨船上的二十幾位船工不約而同地響起了歡呼聲。

這條人工開掘的汴河早已是葉穆走熟聊,離開汴京已有兩月餘,乍一回返,愈覺汴京之繁華真是舉世無匹!

滿目盡是青樓畫閣、繡戶珠簾,雕車競駐於街,寶馬爭馳於禦路,金翠耀目,羅綺飄香,更有那眩人耳目的新聲巧笑、四海珍奇!若是到了元夕之夜,登樓環顧整個汴京,燈燭熒煌,蕭鼓間作,士女歡會,填溢禁陌,人聲之鼎沸,民物之繁盛,遠超前代!連遼國的前代皇帝耶律洪基都為之歎羨不已,隻望來世做個宋人呢。

尤為不凡的是,王者受命於,當象設都,其創始建國,立都當如紫宮【1】立於心一般居於中土,洛陽曾經長期被視為下土地之中央,所以自周成王時代就在此營立了大邑,後來多朝在此建都;可是到了唐玄宗時,又測得開封的嶽台為大地之中,所以五代及宋開始相繼定都於開封;為與上的銀河相照應,宋人還引水貫都,葉穆記得自己繼父的好友周邦彥就曾在其《汴都賦》中詠道:“河群神之闕,紫微太一之宮,擬法象於穹昊敞閶闔而居至尊。”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時當清明,麗日當空,惠風和暢,都人四出,這邊廂乘驢的老弱者還穿著厚重的冬衣,那邊廂馬上的少壯者已換上輕羅衣衫,輻輳雲集,車如流水,好一派遊人如織的熱鬧景象!

葉穆還記得往年時清明的盛況: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樹之下,或園囿之間,羅列杯盤,互相勸酬;都城之歌兒舞女,遍滿園亭,抵暮而歸。

不遠處墳地裏一縷青煙冉冉升起,觸景傷情,滿腹心事的葉穆愈加思念起自己北國的家鄉和親人,而立之年的他,不知道自己還要如履薄冰地在這讓旁人羨煞的汴京呆多少年月,每念及此,他的心頭就有些刺痛……

已是午後時分,汴京的外城城廓上的譙樓已露出了崢嶸,由於貨船船身較大,在逆流穿過汴河狹的虹橋【2】時不得不心翼翼,哪知水流甚急,落下了風帆的貨船駕馭不易,眼瞅著已有些失控!

“少主,船要撞上岸了!”一位船工突然大喊道。

一襲白衫、似文士狀的葉穆此時一掃躊躇之態,他飛身躍上了船艙,一邊站立其上大喊著“穩住!穩住”,一邊指揮部分船工向虹橋上經過的人群求助。有橋上的人接住了船工扔上來的繩子,在大夥的一番緊張的齊心協力之下,貨船總算平安地過了橋,船上和橋上的眾人,一起爆發出歡聲笑語……

這艘滿載著從南方販運而來的布匹的貨船,隨著其他船隻一起魚貫進入東京內城,又穿過熙來攘往的觀音院橋,最終停靠在了春明坊的北辰貨棧碼頭,簇已是東京城的腹心區域,到處都是人頭攢動。等到眼看著貨船已經停穩之後,已然有些疲憊的葉穆步上自己平素休息的二樓暖閣,待他剛走進去時,就發現幾案上放著一封待啟的書信。

信封上寫著“葉少主啟”,葉穆一看筆跡就曉得了緣故,不禁忍俊,趕忙拆開了信,隨口問身邊年輕俊秀的隻候道:“葉升,這是哪送來的?”

“有幾了,是芙那丫頭送來的!”葉升一邊煎著茶一邊答道。

葉穆斜倚在一張裝飾精良的朱漆木榻上,正欲展開書信,一股芳香之氣卻已先穿鼻沁骨而來,展開後更見那五色箋上麵的山水浮雕圖案,這是時心一種號為“砑光本”的箋紙,光緊精華、文縷奇細,砑紙版為沉香刻,以凹凸版壓印而成各種諸如山水、人物等圖案,比之唐時薛濤用芙蓉皮及芙蓉花瓣所製成的深紅箋,更受當下女才子們的青睞。

再細看那五色箋上的娟秀字跡,如玉人立於眼前一般,墨色透亮,泛著幾點金光,他想著這一定是他先前送給伊饒“張遇之墨”【3】,否則不會有如此沁人心脾的清香。

隻見上麵寫著:

北辰少君大鑒:

雲在望,心切依馳,不睹芝儀,瞬又月餘,草昧之人,四顧無恃,聆聽大教甚殷,萬望垂憐則個,聊備肴饌,希撥冗過廬一敘。

順祝時綏。愚婢子霞拜上。二月廿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