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莊那娃,不知咋想的,好好的老師不幹,跑山溝溝養魚。”
白牆黑瓦,馬頭牆,典型皖南風格老屋前兩個上了年紀老人聊著,這氣可夠熱的。
“可不咋的,老師多好啊,還有養老錢,你養魚有啥前途,別就咱們那水庫能養啥魚,那水大點,可不就衝了。”
“對了,我還聽這娃為了養魚把城裏房子都給賣了。”
“啥房子都賣了,這娃是咋了,不準備回城裏了?”
這太不可思議了,城裏房子都賣了,這可不是鬧著玩的,沒著房子難道城裏不回了。
“可不是嘛,我也是聽我閨女的,這娃年紀也不大,咋的,想不開,村裏現在有啥啊。”
這話著走過來一老婦人,挎著籃子準備去前邊溪洗菜聽著倒是停下腳步。
“她嬸子洗菜啊。”
“是啊,門口渠裏沒水了,去溪裏去看看,啥呢。”
“李家那娃把房子給賣了,這娃你咋想的,就咱們這山溝溝能有啥人來啊?”
“你們是不知道,我聽李家子老婆找人了,鬧了離婚,不好意思在城裏待了。”
“這是咋的?”
“還有這事啊,難怪這娃跑山裏來了。”
“可這也沒必要賣房子啊,你跑咱們養魚做飯店能有幾個人啊。”
“可不是咋的,這些來著吃飯的釣魚,一巴掌都的過來。”老婦人微微搖頭,這個李家娃子,腦袋不好啊,難怪女人跟著別人跑了。
三人正話呢,見著一三十五六歲,一米八幾大高個子卻透著點書卷氣的中年人走了過來。“嬸子,洗菜啊?”
“洗菜,你這是去水庫啊。”
“你這賊老,一個多月沒下雨了,洗個菜都得跑一圈。”韓家村不大卻有些年頭了,先前修了繞村的渠,青石板修葺的往常在渠就能洗菜。
現在嘛,一個多月沒下雨了,大溪裏都快沒水了,別這些繞村渠早幹了,這不洗菜都要去溪水裏,遠的要繞半大個村子。
“是啊,水庫都露頂了,我這不去看看。”
“還不知道啥時下雨呢,我的去看看把幾處水閘能關的都給關了。”
李棟笑笑,水庫是李棟承包的,加上水庫四周兩座山頭和山腳下十多畝荒地,整個差不多一兩百畝,一年十來萬承包費用,高不高,低不低。
地方不算大,李棟學著別人搞搞垂釣農莊,這不還在水庫邊建了個一院子,不算大,三間大房,兩間房拉了個院子,花了二十來萬,這要是前些年還要多一些,那會沒通水泥路。
現在雖山村,可通了水泥路,材料費用比先前馬馱騾運得要便宜的多了。
院子建設好,李棟又買了十多萬尾魚苗放水庫裏,擱著到現在半年了,可農莊生意卻不冷不熱。周末有三三兩兩的客人來水庫釣釣魚,少有留下吃飯的賺不了幾個錢。
這也是村裏人議論李棟的原因之一,不賺錢可不是腦袋不靈光。
要這韓家村離著市區不算遠,十多公裏,加上一段五六公裏山路算下來,不到二十公裏,多半村裏人都去城裏了。
整個村子裏,要年輕人真沒幾個,除卻幾個不幹正事,多半都在城裏找活留在城裏了。
李棟也是城裏人,先前還是在編老師,跑韓家村這邊來搞這個不賺錢沒幾個客人農莊,村裏老人沒少議論,啥的都有。
李棟剛老遠就聽到了,隻不過沒理會這些閑言碎語打個招呼出了村子,沿著一青石板路走了五六分鍾來到自己農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