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1 / 1)

尋覓不到的是那漸行漸遠的背影。離開了也不要回頭,再怎樣也要留下瀟灑的背影。

——題記

一切是那麼陌生而又熟悉,偶爾幾輛號碼生疏的公交車出現在後望鏡中。夜,黑得甚至有些明淨昏黃的燈光透過樹隙折進敞開的布有淺淺灰塵的窗戶。漸漸的,整個馬路空曠得似乎有些撩人,鋪滿了重重疊疊生命的影。

學生時代的我曾經追過郭敬明的《幻城》,每天反複盯著那一行行擁有悲喜且浸透在白紙中的黑字,讀到那句“哥,請你自由地……”的時候,兩行清淚劃過麵頰。那些泛黃的舊時光從我手縫中悄然地滑走,我仍在青春的路上走著,然而,我們往往拿著別人的一生與自己的一生衡量,就這樣,自己不知何時湮滅在自己曾經引以為傲的世界觀裏?

我不求自己的存在永遠被人銘記,但我不想在這卑微的一生中落下什麼。或許我的心在滾滾世俗中已經倦了,疲了、在寂夜中,廣告牌的燈光一齊綻放出機械性的光芒,有些刺人的眼。可是我仍然奮筆疾書地埋在作業之中。所以,我喜歡清咖啡,喜歡那難言的苦意流淌在沸騰的血液之中。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才會迷茫地跌進切膚的文字之中。文字,我的依靠,真實而又幻覺般的。

曾經不知天高地厚的自己,擁有著遙遠的夢想,在那段清澈的年華裏,又是最為真實的自我。仰望那天空,凝神地注視著那千篇一律的淡藍,內心深處不禁隱隱升出一抹巨大的卑微感,在喧鬧的人群中呼吸著渾濁的空氣。我深知,在人生這盤棋中我不能輸,或為了自己,或為了忠誠不渝的友情,或為了至死不渝的愛情,或什麼都不為。黑暗的盡頭,是久違的一米陽光,為了那束陽光,好好活出自己的色彩。

每一個人都希望走過一段與眾不同的青春,正是因為這瘋狂的念想纏繞著他們的血肉,所以每一個青春才都無異。曾在擁擠不堪的公交車上看到一個貌相清秀的男生的白色校服上,書寫著“若不為了一個人,誰會棄一座城”。我失笑,又同時為自己敏銳的目光暗暗竊喜一番。這樣的青春在熱淚盈眶的背後是如此落魄與不堪。當我們下了青春的那班列車後,才會為曾經的悲情而感到羞愧無比,會為了曾經以為自己擁有至死不渝的愛情的念頭而感到可笑。但是,青春又往往是需要傷情的點綴。

所以,沒有人可以說自己的青春是永恒的,就如同誰也不可能一輩子呆在一班列車上一樣,是時候,就該離開,不管是它離開我們還是我們離開它。如若青春真的沒有了缺陷,就沒有了人間。人間也算是一個極其可怕的地方,是天堂和地獄的結合,不明不暗。

當然,我13歲的時候,就對蒼老而感到莫名的慌張。在世界的某一個角落裏渺小的我終究是無力哭泣又束手無策了。有人說我的主觀承受能力過於脆弱。是的,終究有一天我會蒼老,那時的我已經無力愛那些點綴我生命的文字了,那時的我已經在瑟瑟的秋風中而深感悲涼,為了這段青春而哀悼。

這浸透在白紙上的黑字,致曾經的自己和未來的自己。無論那時候的我是如何生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