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又到了六月的院試之日,臘八因是守孝已經錯過了許多年,這一年她過了爨刀祿的半子孝期便急急去了京兆提督學政報名參加院試。原本乾元帝已讓臘八去國子監入學的,奈何臘八不願萌了母親的蔭蔽做了那國子監裏的蔭監,非得要走完那一套科舉之路。諸人對臘八的執著無法勸阻,她數年前隻得了童生的名,要想參加鄉試或者會試必然得經這院試之路。好在爨刀祿的孝期到了乾元三十的五月二十八就過了,於是臘八收拾了幾件常用的衣服快馬去了京兆提督學政院候考。待到六月底,院試出了榜,臘八是第一名案首,早有一旁陪著的丫頭騎馬回了府裏報喜。臘八同一眾考生慶賀了一番過了幾日才回了府,看到爨氏發間連一隻銀釵都沒有了,心下生出一份不安來,問了爨氏的陪嫁采賦才知道平城長君在這一年的四月裏去了。臨了讓爨伯震將那一對鳳凰玉送回了都城給爨氏。
這一年已經二十的臘八又迎來了她的第五次守孝,她似乎有些習慣這種清寡的日子了,從她十歲那年開始,她竟然已經走過了十年的守孝。她守著已經哭暈過去的爨氏,看那屋裏梁上掛著的那盞燈在六月的悶熱和微風中搖晃。她讓采賦守著爨氏自己跑去了飲水閣找一些東西,飲水閣已經很多年沒有人住了,臘八提著燈籠推開一屋塵埃的飲水閣正屋,她將燈籠放在那書案上,翻開書櫃下的抽屜,從中找出了幾幅畫。
臘八打開畫軸,就這燈籠那昏沉的光線,她看到了當年安楨給丁訥畫的像,還有丁訥為安楨畫的像。臘八抱著那抽屜裏的全部畫軸回了她自己的淺醉閣,她喚醒爨氏同她一起來看這些畫裏的人,有丁訥,有安楨,有平城長君,還有另一個淺淺笑著的少年郎。
“他是誰?”爨氏指著那畫中人問,突然又覺得這人似乎和誰有些相似。
“他是太女的親生父親,仁孝皇夫。”臘八指著這畫中人她又想起很多年前安楨偷偷的給臘八看丁訥的這些畫,“這裏有一把團扇,這上麵的畫是我母親畫的,字是仁孝皇夫題的,那章是當今聖上刻的,用的人卻是平城長君。最後這把團扇被我母親偷偷的藏了很多年。”臘八把那把團扇遞給了爨氏,“以後你收著吧,把她們所有人的故事都收了起來。”
爨氏應聲接過團扇,他仔細的看了看說:“絹麵有些蛀了,果然很多年了。”說著她將團扇放在桌上,抱著臘八說,“我們一定要好好的,我想父親他在天之靈也希望我們好好的。”
時光如白駒過隙,當年那錯過無數考期的丁箜,終於在乾元三十五年的春闈裏金殿折桂成就了丁家祖孫三代的狀元及第的傳奇。當乾元帝親筆禦書寫了“三及第”的匾額送到丁府裏,早已過了花甲之年的丁尚書仰著頭眯著眼看年輕力壯的媳婦兒爬上竹梯將那牌匾掛了上去,她長長地歎了一口氣:“若是訥兒還活著,我丁家一門三狀元都能站在這裏看這‘三及第’的禦匾那該多好啊!”
是啊,一門三及第,這國下有哪個世家有這樣的榮耀,除了她丁家再無第二家了吧。可是母親,你到底帶走了多少的宮闈秘聞,帶走了多少的朝堂秘史,帶走了多少的恩愛情仇呢?臘八抬頭看這‘三及第’的匾額時,她腦海裏隻躍出丁訥舞劍安楨撫琴的模樣,那是多少年前的事情呢?
臘八因襲了丁訥的鎮國侯的爵位,狀元及第後被乾元帝一紙詔令派去了江南做了那丁訥曾經做過的從五品的江南織造郎,這一做便是十五年。此間唯有一年她受江南漕運總督何穎之邀帶著爨氏去參加何穎三女的婚事,期間酒盞相碰,臘八看到了一人似乎那樣眼熟,便問了何穎那是誰。
“丁大人見笑了,那是我長女何楨,為人有些寡言,那邊上的是她的正夫郗氏。”何穎笑著又為臘八斟了一杯酒道,“那孩子以後還望丁大人多多提攜,日後太女登基丁大人總不要忘了我們這十五年的比鄰而居的情誼。”
“何大人這說的是哪裏的話,若真是個做官的人自然是要保舉的。”說著臘八也為何穎斟了一杯酒,兩人各懷心事笑著喝了下去。
酒宴結束,臘八和爨氏在馬車說著話。到了不惑之年的臘八想到了仙去三十年的父親安楨還有仙去二十六年的母親丁訥,她良久才歎了一句:“父親雖沒有在忘川邊上等著母親共赴黃泉,但到底母親還是找到了父親,極好極好。”
“你說的是何大人的長女一家嗎?”爨氏靠著臘八問道。
“恩。是她一家。我猶記得那一年父親難產故去,母親在父親彌留之際說,若有來生她便將自己的來生許給父親,來生她做男兒,父親做女子,她要為父親生兒育女,白頭到老。這一生母親終於是做到了,成就了這一出舊日侯門的惜楨記。”
“臘八,若有來世,我還做男子嫁給你,可好?”
“好,來生我上天入地也要尋了你娶過來。”
江南,五月,微風,歸人,丁訥安楨又唱了一曲惜楨記,來生許了誰,誰的心便會,生生世世,依舊唱這一曲惜楨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