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光是有力量的,當它所承載的見識和思想都足夠強大,當那目光背後的人足夠智慧和堅強,那麼它足以跨越無數的時間和空間看到旁人所注定無法看到的規律和風景。這便是“偉大”一詞的具現。
濱海丘陵、黃河浩浩、遼東林海、漠北草原、千裏黃沙、冰封山巒、茵茵草甸……當視線從最東端跨越無數風景抵達這個世界的西方時,當萊茵河與多瑙河時而喧囂時而寧靜時,硝煙已悄然飄蕩而過,彌漫於整個歐洲。
若是上帝當真從虛空俯瞰人間,注視著這片名為“歐羅巴”的土地,那他此時此刻的視線中一定隻剩下了一個焦點——一條不斷擴張的染血十字旗。
一年時間而已,一個名為李斯特.羅德的年輕人如彗星般崛起於教廷。幾乎是令人目不暇接的變化中,他從一個普通執事一躍而為宗教裁判所的紅衣主教,他以鐵血般的手腕在整個教廷從內到外進行了一場血腥洗禮。數以百計的人被拖入了絞刑架,同樣數以百計的人被燒死在了火刑柱上。
很快,李斯特.羅德就由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角色一躍而成為整個歐洲大陸都凶名赫赫的大人物。成為了能止小兒夜哭的人間惡魔。
就在羅誠苦苦掙紮於青州戰役時,李斯特羅德設計謀殺了自己在教廷中最大的敵人紅衣大主教莫洛菲斯,攜宗教裁判所的強悍聲勢一舉成為教皇之下權勢最重的紅衣主教,其地位甚至完全壓過了其餘十一個紅衣大主教!
而他的目的卻也並非僅僅如此,當羅誠的遠洋艦隊漸漸組建完畢時,李斯特羅德已經在教皇會議上力排眾議、慷慨陳詞,成功組建歐洲曆史上第一支教廷十字軍!
不同於世俗王朝為響應教皇號召而臨時組建的十字軍,這一支教廷十字軍是依靠教廷聲勢而直接征集的教廷直屬力量——三千鐵甲騎士!剛一組建完成,整個亞平寧半島上大小勢力便再也不敢發出多餘的雜音。三千鐵騎,不論在哪裏看都是一股強悍且無法忽視的力量。
讓人不解的是,教廷積累的財富本來是有把握將這個數字擴大到九千的。但在李斯特羅德的要求下,原本足以裝配三千鐵器或是五千重甲步兵的預算被重新修改,投入了其他領域。除了這三千鐵甲騎士外,教廷用這筆修改的預算組建了一支約有一萬兩千人的侍從衛隊。而這支衛隊中的戰士竟絕大多數都沒有鐵甲!
而更讓人覺得驚奇的是,這支侍從衛隊所裝配的武器並非刀盾或是長矛,整個衛隊僅有少量弓箭手和輕騎兵,組成這支衛隊主力的武器是一種由李斯特羅德所研製而成的名為火繩槍的新型裝備。
除了教廷中人外,沒有其他勢力知道那到底是什麼。
在這個消息閉塞,交流障礙重重的時代裏,他們並不知道那位堪稱天才的紅衣主教發明了火藥,進而在讓無數人都覺得不可思議時改進了鋼鐵的冶煉與鍛造技術。隨後,名為火繩槍的強大武器便就此誕生。而且更恐怖的是,與火繩槍相伴隨而生的,是近百門名為“火炮”的龐然大物。
除了教皇國中少數人外,整個歐洲都不知道這支軍隊到底為何如此配備。甚至在法蘭西和德意誌的不少國家中有人對教廷發出了明目張膽的嗤笑。畢竟,在這個時代中勇敢的騎士或是密集的長弓才是戰爭勝負最為關鍵的砝碼,除此之外他們並不認為其他任何東西可以撬動天平。
而也就在這樣的思緒中,教廷十字軍以征伐異端為借口,同時開始了北伐與西征。
兵分兩路,同時麵對整個大陸上近乎所有強國。整個歐洲沒有任何勢力看好教廷這次冒險行動,然而教廷上下此時卻出奇的沒有任何反對聲音,甚至於教皇刻意發布了命令,允許李斯特羅德享有教廷十字軍的全部指揮權。因為他們都曾經看到過李斯特羅德所研發出的幾種武器最為強大的一麵。
於是乎,當教廷十字軍北伐開始的第十天。火繩槍如割麥子一般掃蕩了神聖羅馬帝國不可一世的重騎兵,那些曾經橫掃一切的騎兵集團甚至都沒能給十字軍造成任何實質性的損傷。
緊接著,在二十門攻城炮連續不斷的轟擊下,博洛尼亞那號稱史詩般的巨牆在不到三十分鍾內徹底坍塌。
一個時代結束了,一個新的時代開始了。
博洛尼亞城外,身披猩紅法袍的李斯特羅德靜靜眺望著籠罩在硝煙中的城市,微微勾起嘴角。身後,兩千鐵甲騎兵齊整整的舉起了鋼製長槍,隨後轟隆聲如同天邊的滾雷般震動大地,潮水般殺向了失去防禦的博洛尼亞。
“第一步,先統一歐洲。”
李斯特羅德攥了攥左手中指間的戒指,低聲嘟囔道,好似隻是在談論一件無足輕重的小事。緊接著,他抬頭看向東方,語氣戲謔的道:“柳,希望你能再多給我帶來一點驚喜。畢竟,我們幾乎是同時抵達了這個時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