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4月12日,我的一位戰友——市局治安支隊民警——犧牲在自己工作的辦公桌前,年僅34歲。即便是寫下這篇文字的現在,我眼前浮現著的是他胖胖的臉龐和風風火火的模樣。
來不及悲傷,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的任務形勢下,同事們隻來得及去殯儀館簡單送別一下,回來後第一件事情便是默默地、主動地將他案頭前未完成的卷宗抱到自己的辦公桌上……
斯人已去,任務未竟。
今年清明節,公安部公布了一個刺目的數字——14000人。
這是一個令人揪心的數字!新中國成立以來的70年來,全國公安機關共有14000餘名民(輔)警因公犧牲。在和平年代,公安幹警是流血最多犧牲最大的群體!
龐大而冰冷的數字讓我們無法知道這14000人是誰。看著這個數字,即便再有想象力,我們也無法想象他們是怎樣用生命和熱血鑄就起金色的盾牌,守護著天下的兒女、夫妻、父親母親!即使再親近這個群體,我們也無法想象出他們自己又是誰的兒子女兒,又是誰的丈夫妻子,又是誰的父母雙親……
每年的公安英烈牆上,都會新鐫刻上許多看似平凡卻又絕不平凡的名字。這些名字的背後,有一個共同的稱謂——警察。
警察,這短短的兩個字,承擔起多少常人難以想象的責任——白加黑、五加二,一個警接著一個警,一個案子接著一個案子,一夜接著一夜,一個任務接著一個任務……無論是風霜雪雨,還是酷暑嚴寒,公安幹警用生命詮釋“警察”二字的無限重量。
……
從來沒有什麼歲月靜好,隻不過是有人在替你負重前行!
14000=14億,我們永遠也無法算清這個等式,但是我們驕傲的是,我們用熱血和忠誠讓這個不可能成立的等式成立了。
作為一個有著14億人口,幅員遼闊的發展中大國,我們交出了一份來之不易的成績單:2017年,我國每10萬人中發生命案0.81起,命案發案率處於世界最低水平;人民群眾對社會治安滿意度達到95.55%;中國被稱為世界上最安全的國家之一。
改革開放以來,作為打擊刑事犯罪的主力軍,公安刑偵部門秉持“平安是民生之本、發展之基”的為民初心,不斷提升打擊犯罪的能力和水平,築起了維護社會穩定、百姓平安的鋼鐵長城。
40年來,公安刑偵工作與刑事犯罪的較量從未停止。在血與火的戰鬥中,我們有理由驕傲,我們的生命和我們的事業同樣波瀾壯闊!
1984年公安機關確立“主動進攻、先發製敵、整體作戰、速戰速決”的刑偵辦案思想,全國公安機關接連破獲了遼寧省“二王”盜槍殺人搶劫案、湖南省博物館馬王堆漢墓文物被盜案、香港東星號客輪被劫案等一大批有影響力的案件,有效地遏製了刑事犯罪高發態勢,保障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