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抗戰結束。
“柳鴛姨,他在說什麼啊小輝聽不懂。”
“那是日語,日本投降了,以後不用打仗了!”柳鴛抱著小輝。
“可是,小輝還想上戰場保家衛國呢!”
“小輝可以不用上戰場,也能保家衛國。”
“柳鴛!”是張立文,“我們過幾天就走吧。”
“嗯?”
“我知道,你想回去了,我陪你回去。”張立文說。
“柳鴛姨,我們去哪兒?”小輝接話說。
張立文回答,“去你爸爸還有柳鴛姨出生的地方,東北。”
東北的林子依舊是那麼密,那麼靜。
張立文帶著柳鴛,重新回到了那個地方,那個楊萬龍落入江水的地方,那個讓柳鴛心碎的地方。
隻是一切都過去了之後,柳鴛變得平靜了很多。
“萬龍,三當家的,四當家的,日本人投降了,我們勝利了,我回來了,再也不走了。萬龍,,我想你啊……”柳鴛把酒一點一點倒入江中。
柳鴛跪下,抓起了一把黑土,“我們的黑土地,又回到我們的手中了,就像你說的一樣,這是中國的黑土地,我們的黑土地,誰也奪不走。”
“誰在那裏!”雄厚略帶沙啞的聲音從柳鴛和張立文身後傳來,柳鴛覺得似曾相識,卻又想不起來是誰。
張立文驚訝叫到,“省爺!”
——全篇完——
【後記】
謹以此文,紀念抗日戰爭勝利七十周年。
謹以此文,向所有為抗日戰爭犧牲的英勇先烈們致敬!
本人才疏學淺,年紀尚輕,若在曆史問題上出現了差池,還請見諒,並希望能告訴我,我會及時進行修改。
我不知道該怎麼形容我此刻的心情,從構思到現在完本,這期間經曆我人生重大的事件——高考和升學。我也曾經想過放棄,不惜寫吧,你看看那個點擊量也是低的可憐,每人喜歡看你的書,但是又想起了姥爺的話——做什麼事情做了就堅持下去吧,因為結果究竟是什麼樣子的誰也不會知道,不試試,永遠都隻是一個遺憾。
寫文期間,姥爺因肺癌去世,此篇文章,也要獻給他,我愛的姥爺。
再說說,這個文章吧。
身邊的人總會問我,你一個看起來文文靜靜可愛的小姑娘怎麼會寫出這麼漢子的文章!哈哈,其實我對於這段曆史的熱愛從沒有消退過。這是一段不能忘卻的曆史,應該有人一直傳承下來,讓大家銘記。我也正是想做這樣的事情,我也在構思下一個,大抵也有了一些眉目,我敢保證,肯定會比這個故事更好。
我隻寫尊重曆史的抗日,希望喜歡的讀者能一如既往的支持我,不勝感激。
最後,還是呼籲大家,關愛老兵!無論國共,沒有他們,就沒有現在我們豐衣足食的生活,他們為了戰爭的勝利犧牲了太多太多,他們為了現在的和平犧牲了太多太多,隻要我們共同行動起來,就可以讓他們感受到莫大的溫暖。雖然,我們給予的遠不及他們犧牲的,但是,這是我們必須去做的事情。
人不能忘本,也不能忘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