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六章(1 / 2)

大結局

(這本書成績不好,數據一直沒能起來,不得不切了,對不起各位一直追著看的兄弟姐妹了。)

羅藝決定集中兵力對紅巾軍各個擊破,親自率兵攻打最西路的羅士信雄闊海部。五千虎賁鐵騎狂飆席卷而來,以為能夠迅速擊潰西路紅巾軍。

然而出現在羅藝麵前的卻是嚴整無比的車陣。羅士信雄闊海指揮著三萬軍隊,把千餘輛偏廂戰車布置成車陣,牢牢擋住了羅藝騎兵的攻擊,車陣中弓弩羽箭如蝗,射的羅藝騎兵人仰馬翻。

羅藝不甘心,率騎兵後退,尋找著這支紅巾軍的薄弱之處,妄圖一舉擊破。而就在這時,李靖率兵殺到,五千騎兵分為三路,對羅藝軍隊展開切割包抄。而且,這支騎兵來的非常突然,出乎羅藝意料之外。他萬萬沒有想到,紅巾軍竟然有如此一支龐大的騎兵。可見論情報方麵,羅藝差紅巾軍實在太多。

不過羅藝的騎兵畢竟是力壓突厥狼騎的精銳,麵對李靖騎兵突然襲擊,仍然堅持抵抗,並且有翻轉局勢的態勢。

而就在此時,羅士信和雄闊海各帶一支步兵殺到,配合李靖對羅藝騎兵展開猛烈攻擊。

在紅巾軍步騎配合攻打之下,羅藝大敗,狼狽逃回薊縣,而五千虎賁鐵騎,跟著逃回的隻有兩千多,一戰下來損失過半。

當然此戰,紅巾軍損失更大,步騎損失加起來有五千人,但紅巾軍數量是羅藝騎兵的五倍,損失的起。

羅藝內部本就矛盾重重,再加上戰敗,矛盾頓時不可遮掩。謝映登派人聯係薛萬徹薛萬鈞兄弟,說服了他們背叛羅藝。

張仲堅帶著中路軍抵達薊縣,和羅士信雄闊海的西路軍會和,八萬軍隊把薊縣團團包圍,而薊縣城中隻有一萬餘守軍。

紅巾軍圍城十日,數以百計的拋石機把大量的巨石拋入城中,整個薊縣被砸的城內建築千瘡百孔,城中軍民死傷慘重,而城牆更是破爛不堪。

這種情形下,薛萬徹兄弟終於拿定主意,帶著幾十個心腹襲擊殺掉了巡城的羅藝,開城投降。

而東邊,秦叔寶程咬金各自攻下了漁陽、北平兩郡,整個幽州落入張仲堅手中。

此時,唐軍和王世充在洛陽大戰正酣。

(這裏有兩個結局,一個是大綱設定結局,另一個是作者自己最近的臆想,可能更附和讀者的口味。)

結局1

李唐派出使者前來,為了不讓夫人李秀寧難過,為了天下百姓免於戰亂,張仲堅決定放棄個人的私欲舉河北歸唐。

在李世民攻打洛陽的時候,張仲堅從河北出兵,短短時間便奪占了中原,鏟除了王世充洛陽外圍大部分城池,然後和李世民配合攻下了洛陽城。

有了張仲堅的加入,唐軍聲勢大振,張仲堅和李世民分兵兩路,李世民從洛陽往南攻打襄陽荊州對付蕭銑,張仲堅則出兵淮南攻打杜伏威。李靖則接替久戰疲憊的李孝恭,率領唐兵攻占了巴蜀,然後順著長江直下三峽進攻江陵。

李靖和李世民配合下,蕭銑根本無法抵抗,很快便被消滅。而張仲堅也帶兵攻下了江淮,滅了杜伏威,然後率兵渡過長江攻打江東。

短短的一年時間內,唐兵席卷南方,天下很快一統。

然而,唐朝內部又起了爭執,李世民和李建成兄弟矛盾日深,李建成陰謀加害李世民,李世民被迫無奈發動玄武門之變,奪取了皇位。

在玄武門之變中,張仲堅一直保持中立,他雖然同情性格寬宏的李建成,但知道李世民才是最好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