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天上有個掃帚星 蘇北有個韓德勤(1 / 2)

國民黨江蘇省政府遷到了千年古鎮車橋。時任國民黨江蘇省政府主席和魯蘇戰區副司令長官的韓德勤,在此築起深溝高壘,對外消極抗日,對內鎮壓地方革命群眾。日本鬼子來掃蕩時,他的幾萬軍隊不堪一擊,成鳥獸散。從此,車橋又成了日寇的鋼鐵堡壘,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新四軍蘇中與蘇北根據地受到阻隔。

古運河在淮安城南向東延伸著一條大河,一直流到綠草蕩,有八十裏長,綠草蕩東麵就是鹽城的建湖。這條河也不知道有多少年的曆史了,當地人取名叫澗河,又名叫菊花溝,因為兩岸一到秋天開滿野菊花,荒涼中見美麗,由此而得名。澗河從古運河到石塘,再向東有朱橋、周莊、車橋、涇口、流均等集鎮。其中車橋鎮是一個重鎮,在抗日戰爭年代裏,這裏曾經是一片戰火紛飛的戰場,著名的車橋戰役就發生在這裏。談車橋戰役,還得從韓德勤在這裏建立國民黨省政府說起。

韓德勤任國民黨江蘇省政府主席和魯蘇戰區副司令長官,於一九四〇年二月將國民黨省政府遷到車橋,在車橋安營紮寨,築起深溝高壘。

一九四〇年十月,韓德勤集中了十多萬人馬,進攻泰興縣黃橋鎮,想把新四軍主力一舉消滅。結果,在陳毅、粟裕的指揮下,在人民群眾的支持下,新四軍以六個團的兵力,以少勝多,打敗了頑軍。黃橋決戰,決定了新四軍站穩蘇中、蘇北並建立和發展抗日根據地的大局。

這時,韓德勤一方麵執行蔣介石“曲線救國”的密令,派遣了李長江、楊仲華等將領去投靠日寇,以揚州、泰州等地為據點,和日寇一起進攻新四軍;一方麵以車橋“省政府”為據點,南至曹甸、北至廢黃河,在這百裏方圓的地方,築起了一百多座圩子,專門對付新四軍,找新四軍“摩擦”,破壞共產黨新四軍領導的抗日民主根據地。

當時,蘇北有首歌謠,是這樣唱的:

天上有個掃帚星,

蘇北有個韓德勤,

手下白養幾萬兵呀,

隻會欺負老百姓;

多少鬼子不去打,

反共摩擦是專家,

偷運糧食給敵人呀,

準備投降也是他呀!

蘇北人民要安寧,

隻有打倒韓德勤,

團結抗戰反摩擦呀,

趕走鬼子享太平!

這位省主席在人民麵前,卻是橫征暴斂,作威作福,不可一世。地方上的鄉、保、甲長橫行霸道,整天到老百姓家裏征糧征稅,交不起稅的老百姓常常被打得遍體鱗傷。

韓德勤還做了許多勞民傷財的事,數百年前,陳氏施舍的一塊義塚地,人們稱為“西大荒”,計九頃多。他一聲令下平去所有百姓的墳墓,改築飛機場,內建觀禮台,又稱閱兵台,征派四鄉農民服役,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可是,機場建成之後,除了開過一次運動會和由內地來的飛機投擲幾次鈔票外,並未著落過任何飛機。後來日寇第二次侵占車橋,韓軍潰敗,倒反降落過敵機。這樣勞民傷財,百姓對此深惡痛絕。

韓德勤軍隊在地方大肆收刮民脂民膏,老百姓苦不堪言,一些有識之士奮起反抗。就在一九四二年陰曆大年初一,車橋的南城門上發現了一副春聯,上聯是:“早走幾天天有眼”,下聯是:“再留此地地無皮”,橫批是:“韓晚爺”。韓德勤發現後很是惱火,要省保安廳嚴查。後來,省保安廳捉了當地一百多個知識分子,嚴刑拷打,結果槍斃了兩個私塾教師。

這個反動政府對待老百姓凶狠殘暴,而在日本鬼子麵前卻軟弱無能,不堪一擊。一九四三年春天,日寇徐州師團調動了幾萬人馬開始掃蕩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根據地。日寇兵分兩路,一路從漣水出發,向茭陵一線進發;一路由淮安出發,向寶應、涇河、車橋方向進發。因為日本鬼子不滿韓德勤半推半就的態度,因此,順便掃了他一下。一路下來,那些小圩子裏的守軍見到日本軍隊的咄咄逼人氣勢嚇壞了,紛紛打著白旗投降。車橋圩子裏的韓軍開始還抵抗,但在鬼子的飛機、大炮和裝甲車的猛烈攻擊下,如鳥獸散,逃的逃,降的降,亡的亡。就這一下子,這個反共專家的幾萬軍隊三天之內垮得一塌糊塗。韓軍被打垮了,車橋鎮呈現出一片血腥的場麵。日本鬼子連續燒、殺、奸三天。當時鬼子在車橋鎮東麵挖了三個大坑,每個大坑都埋了三百多具屍體,有韓軍,有老百姓。

韓德勤帶著一些殘兵敗將逃往運河以西,車橋即被日偽所占。許多潰散的國民黨軍隊充當了日偽軍。日軍占據車橋以後,就在這裏配備了雄厚的兵力,建築起堅固的工事,配備了強大的火力,使之成為固若金湯的堡壘,想永守這個據點。隨後日偽軍還加固了周圍一百多座圩子、上千座碉堡,修築了更為堅固的工事,使幾十個鄉鎮、數十萬同胞淪於日寇鐵蹄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