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這本書的創作,源於筆者一個小小的夢想。
早在高中的時候,筆者就想寫一本書,一本屬於自己的書,然高中學業繁重,每天朝五晚十的學習生活,很難有多餘的精力來創作,隻能不了了之。高考結束後,曾多次想動筆開耕,不過古話說得好:“萬事開頭難。”既不知道寫什麼,也不知道怎麼寫,於是此事再次被擱置下來。轉眼到大三了,某一天想到高中那個小小的夢想,覺得此事不能再拖延了,決定開始著書了。經過了一個多星期的構思,在我腦海裏浮現出《大唐風雲史》這本書的大致輪廓,這便是此書的由來。
《大唐風雲史》這本書在體裁上屬於曆史傳記,所寫的不是野史,也不是演義,而是曆史上真實發生過的事情。在寫作時,主要以《新唐書》、《舊唐書》為史料依據,適當融進一些文學作品,使全文兼具知識性和文學性。為了使廣大讀者更好得了解唐朝曆史,在語言上力求做到生動活潑,希望能成就一本大眾都能讀懂的大唐史。
整個唐朝曆經289年,這期間發生的事情,不是我這本書能說清楚的,筆者重點講述皇位繼承和社會發展兩方麵,借以展現那個時代的大體特征,從而揭示一個王朝的昌盛與衰弱。
關於寫唐朝曆史的相關書籍數量繁多,大家之作尤為精彩,筆者由於知識及寫作水平受限,與之自然相差甚遠,希望讀者們能夠提出寶貴的意見,筆者在此不勝感激!
現摘錄古今中外對唐朝及其帝王的評價以饗讀者:
①三代以後,治功莫盛於唐,而唐三百年間,莫若貞觀之盛。——明憲宗
②然屈己以納諫,任賢而使能,恭儉而節用,寬厚而愛民,亦三代以下,絕無而僅有者也。後人之君,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豈不交有所益乎?——戈直
③惟太宗文武皇帝之政化,自曠古而來,未有如此之盛者也。雖唐堯、虞舜、夏禹、殷湯、周之文武,漢之文景,皆所不逮也。——吳兢
④法度之行,禮樂之盛,田疇之製,詳序之教,擬之先王未備也;躬親行陣之間,戰必勝,攻必取,天下莫不以為武,而非先王之所尚也;四夷萬古所不及以政者,莫不服從,天下莫不以為盛,而非先王之所務也。——曾鞏
⑤蓋盛時代,中國實以東方共主之姿態出現,四夷君長群尊中國皇帝為天可汗,中國聲教之遠播,異族向慕之竭誠,可見一斑。原來中國傳統文化經數千年之發展,至此而國家統一,政治安定,故文化發展得作一大集結。——嚴耕望
⑥第七八世紀,中國乃世界上最安定最文明之國家。其時歐洲人民尚處於茅舍塢壁宗教桎梏之境,中國人民之生活已進於安樂慈愛、思想自由、身心舒爽之域。——韋爾斯
⑦整個中國曆史上隻有兩個朝代,即漢代與唐代奉行道的哲學。這兩個帝國是當時全部地球文明中最健康、最幸運、最先進的國度。監獄是空的,遺落在街道上的貴重東西沒有人撿,所有國民充滿自信。這是因為這兩個朝代的政府達到了禮製與正義政府的水準。曆史學家把這兩個朝代稱為中國的黃金時代。——張緒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