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殷國是一個擁有近三百年基業的央央大國,國土遼闊,物資富饒,民風淳樸,老百姓安居樂業。
發展到文景帝這一代,無論是經濟還是農業都已經達到了鼎盛時期。
周邊小國雖然私下裏覬覦大殷豐富的物資以及遼闊的土地,但在兵力人士皆不能與大殷相對抗的情況下,隻能對大殷俯首稱臣,每年派使者進貢以保持各國和平。
生活在太平盛世中的大殷百姓,每天過著這種舒坦日子倍覺無趣,便總想找些樂子來娛樂自己。
比如幾年前江湖中傳聞陝北一帶出現驚天寶藏,一群盜賊以及武林中的豪俠人士為了得到寶藏,你爭我趕紛紛跑到陝北。
大動一番幹戈之後才發現那裏根本沒有寶藏,隻不過就是一個被盜墓賊盜了無數次的商周時期的陵墓。
這股寶藏風還沒刮完多久,又傳出湘西一帶趕屍匠在趕屍途中遭遇屍炸,一時之間鬧得人心慌慌,嚇得當地百姓走夜路時總是戰戰兢兢。
一則八卦不可能經久不衰,無論是驚天寶藏,還是湘西屍變,都會隨著時間的前進而漸漸被人們所淡忘。
可養尊處優的殷國老百姓,是不會讓日子這麼平平淡淡的過下去的。
隻要有人的地方,就一定會有八卦存在。
如今踩在八卦浪尖上的兩個風頭正勁的人物都大有來頭,北有禦劍公子,南有奉陽王爺,這句話已經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根深蒂固了好多年。
提起北方禦劍山莊的少莊主那真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少莊主人稱禦劍公子,文采絕然,武功非凡,麵如冠玉,身姿修長。
他所到之處,必會引起狂風巨浪,惹得一幹妙齡姑娘前撲後擁,追其左右。
而南方的奉陽王,乃當今天子的九弟,少年參軍,小小年紀便在戰場上立下赫赫戰功。
雖然當今天下已經太平多年,但手中握有大殷國一半軍權的奉陽王,卻令周邊小國談之色變,就連坐北朝南的文景帝,也不敢輕易得罪這位奉陽王。
奉陽王之所以會和禦劍公子並列成為風口浪尖上的知名人物,這還要歸功於南方兩方那些待嫁的姑娘們。
大殷是個民風相對開放的朝代,雖然那些妙齡姑娘們的婚事仍舊要聽從於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但有一些膽大開放的姑娘,還是想通過自己的努力大膽追求今生所愛。
北方禦劍公子文武雙全,容顏俊俏,諾大的禦劍山莊藏有數不盡的財富,素有北方一第莊之美名。
南方奉陽王也是身姿卓越,貌比潘安,生在皇家,長在皇家,鳳子龍孫,尊華無限。
兩人的年紀都是二十出頭,尚未娶妻尚未生子,一時之間想要嫁給兩人當妻妾的姑娘便從北排到南,又從南排到北。
這一南一北的兩個人原本就是風馬牛不相及,偏偏兩邊的姑娘都可著勁的擁護自家人,又可著勁的諷刺對方。
日子久了,奉陽王和禦劍公子兩個人便無形之中成了死敵。
當然,不管外界怎麼傳,身為當事人的奉陽王和禦劍公子平日裏該怎麼過就怎麼過,該怎麼活就怎麼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