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楔子(1 / 1)

於是我們開始回憶,印象中湛藍的天空深邃的像一片風平浪靜的大海,陽光充足,到處都是一片燦爛,即使是陰山背後、犄角旮旯也充滿了陽光輻射過後的味道,小路上飛揚的灰塵和兩旁雜七亂八生長的樹木,樹木葉子幾乎紋絲不動,一個在當時我們戲稱為“丐幫大長老”的流浪漢在臭水溝旁喝水的景象在大腦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我至今仍覺得這幅畫麵就像是昨天剛剛看到。

我的左邊是小明、右邊是崔淘淘、對麵做的是高弓子,騷青好像是趴在一個小櫃子上,院子裏麵還有小明的弟弟和幾個朋友在玩,很簡單的遊戲--丟沙包,他們玩的很盡興,哈哈的笑聲不時透過開著的窗戶飄進來。我至今才明白-越是簡單的遊戲,越是能夠激發巨大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我們在做作業,那個時候素質教育還沒有形成具體的方案,每到放假,最後一節課,老師們像是走馬燈一樣,挨個給我們留下了巨大的,繁長的作業。老師有時候也不是很聰明的,他們隻計算自己的作業量,每天寫一點,到放假結束的前幾天絕對能寫完,還能給孩子留下點玩的時間-他們覺得挺好。他們忽略了他們是一個群體,我們是單體的關係,就是說,如果一個老師教一個孩子這麼留作業我們絕對沒有意見,還很高興,誰不想當好孩子呀,誰不想高質量、高素質的完美的完成作業呀。誰願意姥姥不親舅舅不愛呀,學好有壞嗎?問題的關鍵在他們是一個群體,當所有老師的作業組合在一起的時候,就不是每天寫一點的事情了,是很多,放假的前幾天都老老實實的在家寫作業,過去幾天,發現這麼下去不行,這麼寫下去,別說玩,就連上廁所的時間也許都沒有了。得了不寫了,愛誰誰,給我們放假是讓我們玩的,不是寫作業的,要是為了寫作業,幹什麼放假啊,接著上課不就結了嗎?跑題了,說著就開始發牢騷了,弄得自己跟個怨婦似的,那個時候那個孩子不是跟三座大山似的作業呀,也沒見誰發這麼大的牢騷。好學生和壞小子們的區別就是--好學生也嫌作業多,但是老老實實在家作,壞小子們根本就不管作業的多少,他們關心的是假期的長短。

我打電話問老師,文章跑題了怎麼辦?曹哲泥給我說,任思緒流露,走到那裏是那裏。

得!那我就接著說好了。有時候記憶是不真實的,他往往摻雜著自己的對某些事物的看法和意見,本來是向東的有時候在回憶中因為稍微有點偏差就會與想去的方向背道而馳。我們的大腦不是計算機,他會自動刪除那些微小的不是經常想起的事情和人,從來不征求你個人的意見。當你需要某一件事情來串聯起你整個記憶的時候,才發現這件事情已經在你的記憶中找不到了,怎麼辦?隻有走捷徑,虛構一段事情來合情合理的把這一段補上,好比你用木頭打了一扇門,放的時間久了,發現上麵有許多的蛀蟲眼,隻有往上麵摸膩子,找平了。我跟大家保證,我所說的事情,大概有99%是真實的、曾經發生過的、我親身經曆的。隻是有時候一些細小的細節因為時間關係淡忘,為了真實,我是不會吝嗇用些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