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希望的季節,讓所有人都生氣昂然、意氣勃發。春天裏的故事也是美妙夢幻的,酸酸的愛情,瑟瑟的友情。隨著春風的吹襲,彌漫到海角天涯,隻是不知秋季真的會成為收獲希望的季節。
故事是真實的,愛情是青色的,在那遙遠的年代,是否真的會有真愛,而所有的真愛是否又會開花結果。所有的故事不單單隻會有悲色的結局,也不是所有的故事,都是美好的,一切的想法、意念、堅持、苦澀都在時間中一點點流逝。好似生命的流逝一般,有酸澀、有苦辣也有甘甜。無論味道怎樣,都在你用心的去解讀。
第一章
Y城,是個樹林環繞的地方,‘棒打麅子瓢舀魚’雖是對東北的描寫,但Y在城也能完全體現出來,參天古樹,在往深走,就能看見原始森林,那是Y城所有孩子的向往,有著對最原始的挑戰與探究。Y城,天藍水清,世界在發展,九州在發展,Y城同樣在發展。
1984年是孕育著希望年代,那裏擁有著所有生靈的夢寐,都在不斷地暢想,暢想未來的美好。大人們各個麵帶笑容,衣食無憂的享受著國家的種種政策,世襲的工作製度還在延續。溫飽的生活充實這人們的心靈。然而貧富的差距依舊存在。其實這種現象真的怨不得任何人任何事物。它不僅存在於現代,也不單存在與社會主義新九州,而是存在於原始的人類積累,想必從人們脫離原始社會到奴隸社會的那一刻開始,貧富的差異就存在著,它不依附與你是資本主義社會還是社會主義社會,也許真的有一天到了共產主義那一天,一切的一切又來一次翻天覆地的變化,那一刻世界也會重新洗牌。然而在那一天沒有到來之前,生活的軌跡還是按照現在的規則來運轉。
王思明是幸運的人同時又是不幸的人,他身上有著太多的故事。那個年代的他還是一個十來歲的小孩子。出生在大家庭裏的他,享受著長輩們的寵愛。雖然從他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沒有了爺爺奶奶,但是姥姥姥爺對他的寵愛與關懷,不亞於任何一個人。同時作為長孫的王思明受到所有家人的疼愛。這樣的開頭是多麼的幸福,其實這真的很幸福,哪怕後來王思明的父親突然去世,也依舊阻擋不了家人給他的寵愛。但是所有人都忽略掉一個嚴重的問題,旁人給再多的嗬護關愛,也無法抵擋偉大的父愛。
其實王思明是一個很普通很普通的男孩子,普通到將他遺落在人群中,你是絕對找不到他的。這樣的特征,也完全的成為他逃學的最好武器。
王思明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逃學的,誰都沒有印象了。雖然家裏對他萬般寵愛,但是作為老黨員的王思明的姥爺是絕對不允許王思明屢次逃學的。但是過多的寵愛之後,也就沒有了什麼允許不允許,有的隻是隨心所欲。然而王思明什麼時候陷入愛河的呢?又是一個未知數,是小學還是中學,但是唯一肯定的是,絕對不會是高中,因為王思明從來沒有打算過繼續攀登。那個年代的愛情,門當戶對重中之重,其實所有的事情都是可以理解的。差距太多的愛情是不會祝福的。
“你這個死孩子,誰讓你逃學的,一次逃,次次逃”打罵聲在王思明的母親楊立華口中喊出。王思明對於這種兩天一上演的事情,已經產生了免疫。無論楊立華怎樣的打罵,王思明都會毫無表情,連哭泣都省去了。也正因為王思明如此,楊立華才會如此憤恨。打著打著,楊立華就痛哭道“好,你以後愛怎樣就怎樣吧!我不會再管你了”。“你從來也沒有管過我”王思明冷冷的聲音響起。楊立華氣急吼道“你說什麼?是誰生你養你的,你這個死孩子”。“生是你生的,養我就不記得了,自從他死後,你問問你自己,你一年見過我幾次,我所有的記憶是在外公外婆家,而你不知到在什麼地方呢?”、楊立華看著自己的兒子如此的對待自己,氣的啞然,停頓了好長時間,才衝王思明大喊道“你滾,永遠都不要回來”。而這次王思明很是聽話,真的就這樣的滾了。而什麼時候回來,就真的不知道了。看著離去的王思明楊立華陷入了沉思,是啊!他走了已經六年了,而王思明也已經十二歲了,這六年來,帶著對王思明的恨,對是恨,因為王思明自己曾經那樣誓死保衛的愛情,就這樣的破碎了,要不是因為王思明的貪玩,他又如何為了救他而出車禍而死,所以她恨,她也有理由恨不是嗎?王思明的父親王宇就這樣殘忍的離開了這個曾經本是溫暖的家。
“以後,王思明所有的事情我都不會再管了,你們愛怎麼辦就怎麼辦吧”楊立華向著自己的父母發瘋著。“你還好意思說,你當母親的你管過你兒子嗎?”楊立華的父親楊文指著楊立華一頓臭罵“你看看你自己,像什麼樣子,人不人鬼不鬼的,還是個當母親的人嗎,我楊文怎麼會有你這種女兒”。“少說那些又得沒得,要不是你們寵著王思明,他現在也不會便得無法無天”楊立華理直氣壯的看著怒氣衝衝的楊文。“你要是好好照顧思明,我們會這麼費心嗎?”楊父被楊立華氣的握住心髒“滾滾滾,當我楊文沒有你這女兒”。也許楊立華自認理虧也許擔心楊文的身體降低了聲調“總之,以後他的事情我再也不管了,你們愛怎麼樣就怎麼樣”說著怒氣衝衝的摔門而去。楊父高罵道“你有臉說,你管過他嗎”。楊母看著如此生氣的楊父勸解道“你也別跟她生氣,她心裏也不好受”。楊父氣罵道“那是她活該,當初我是極力反對他們在一起的,是她拚死拚活的非他不嫁,現在好了,年齡輕輕是就要守寡”楊父雖是氣惱,但還是心疼自己那可憐的大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