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楔子(1 / 2)

【楔子】——摘選自本人文史著作《中國文學史上的百媚千紅》之——《霞映芙蓉含曉露——風流清雅之美薛濤》

一、

薛濤(約768~832年),唐代女詩人,字洪度。長安(今陝西西安)人。

在唐代女詩人中,薛濤和李冶、魚玄機最為著名。“薛濤與劉采春,魚玄機,李冶”,並稱唐朝四大女詩人。“卓文君、薛濤、花蕊夫人、黃娥”並稱蜀中四大才女。

四萬八千首的《全唐詩》收錄了薛濤八十一首詩,為唐代女詩人之冠。薛濤還出過一本詩集《錦江集》,一共五卷,存詩五百餘首,可惜到元代就失傳了。

現成都保有薛濤墓、薛濤井等古跡。

二、

薛濤父親名薛鄖,祖籍陝西西安,為中晚唐朝廷小吏,安史之亂後(具體時間不詳)被派往蜀中。(約)公元768年,薛濤出生在四川峨眉山地區。

公元779年唐德宗李適即位時,薛濤已經11歲了。

唐德宗是個比較有作為的皇帝。唐德宗即位後,啟用良臣、重振朝綱、改革稅製,裁抑藩鎮,朝風有了一定的起色,唐朝出現了衰敗前的一段短暫的繁榮期。穩世文官治國,亂世武官安邦。這樣的時代,武官開始備受重用了。

薛濤就生活成長在這樣一個盛世轉衰大趨勢中的一段“回光返照”的時代。

薛濤自小“姿容美豔,性敏慧,8歲能詩,通曉音律,多才藝,聲名傾動一時。”

據《名媛詩歸》記載:薛濤八九歲時,與父親坐在自家院子裏,父親指著院中的一株梧桐樹隨口吟道:“庭除一古桐,聳幹入雲中”然後讓薛濤往下續。聰慧的薛濤不假思索即應聲曰:“枝迎南北鳥,葉送往來風。”薛濤看似天真無邪的即興應答,讓信奉佛教的父親十分驚愕,一是訝異於女兒的才思之敏捷,聰明穎慧;二是使他產生了過多的聯想,覺得這是不祥之兆,恐其女今後讖合了她自己的詩句,淪為迎來送往的風塵女子。

三、

當然,薛濤還是度過了一個幸福的童年(14歲以前),在這期間學問深厚的父親和相對良好的官吏家庭條件給了她知書達理的良好教育,天府之國的佳美山水滋潤陶冶了她美麗的情操,為她奠定了成人後縱橫馳騁的人文基礎。

在薛濤14歲時,她的命運出現了轉折。她的父親薛鄖去世了。關於薛鄖的去世,史料中有三個版本,一說其得病去世;二說他應被派往南詔談判染了瘴癘不治而亡;三說其牽扯進一條公案被判革職抑鬱(或為入獄)而亡。結合後來薛濤的遭遇,三說似乎可以符合邏輯。因為薛鄖因公案被革職,不僅革掉了其退休金,撫恤一類就更談不上了,原先生前的親朋好友也為了避嫌退避三舍。這孤兒寡母真就成了孤家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