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孤求敗自從與許三公子分別之後,行走天下,尋得江湖豪傑,奇人異士一百單八人。二人依約相見,互道別後情形。而後許三公子統領群豪下山,徑往洛陽。一路之上許三公子與群豪熟識考校,自是不用細表。眾人進了洛陽城後,都被許三公子安排在城中各處驛館暫時落腳。十日之後,許三公子組織十二城司事人員以及一百單八名新近來投豪傑,經過幾輪考校,共分選出才能出眾的能人異士一百六十人。
許三公子大喜,依據各自才學,親自起草授命此一百六十人:
封褚富強為戶部尚書、衛民主為吏部尚書、蔣文明為禮部尚書、沈和諧為統戰尚書、韓自由為宣召尚書、楊平等為兵部尚書、朱公正為工部尚書、秦法治為刑部尚書。
封尤愛國為兵吏議事參謀長、許敬業為宣統議事參謀長、何誠信為工戶議事參謀長、呂友善為刑禮議事參謀長。
封趙一忠為羽林少將軍,封錢二勇、孫三孝、李四悌、周五誠、吳六仁、王七義、鄭八禮、馮九智、陳十信為領軍少將軍。
封獨孤求敗為領軍上將軍。
有智勇雙全,忠義孝廉之十三人編入十三太保,授銜校尉。
有武藝超群絕倫、行事機警幹練之九人,分別編為羽林都統校尉、羽林參謀校尉和羽林操典校尉。
封十二名知府赴各府衙門領事。
封十一名城防都統校尉,十一名城防操典校尉赴各府衙門領兵。
封二十七名領軍都統校尉,二十七名領軍參謀校尉,二十七名領軍操典校尉,負責分領二十七師。
分封授命既定,各部自司其職。征兵的征兵,屯田的屯田,置官的置官,自是不在話下,在此不再一一細表。
混元十一年歲首,冬至日,晨。
洛陽城,許三公子議事堂,開堂首議。
戶部尚書褚富強首先出列啟奏:啟奏主公,近日兵部招兵買馬,應者雲集,如不加以限製,三月開春,恐無足夠勞力耕田種地,請主公裁斷。
許三公子道:楊尚書,褚尚書所議,你以為如何?
兵部尚書楊平等出列奏道:我中央軍校尉以下,總編製十五萬三千零八十七人。地方軍校尉以下,總編製三萬三千三百九十六人。時至今日,兩軍總員額尚且不足十二萬。是以但凡符合征兵條件,兵部即是來者不拒,未曾考慮其他。
許三公子道:尤參謀長你怎麼看?
兵吏議事參謀長尤愛國出列奏道:主公既設兩軍,自有側重。地方軍據守一方,根紮一寓,得地利,兼人和,兵務自可減半。主公可以下令各地城防旅,讓他們亦兵亦農,二者兼具。
許三公子道:何參謀長,依你的意見,那又如何?
工戶議事參謀長何誠信應聲出列奏道:尤參謀長所言甚是,主公可令地方軍於城郊駐地之側,墾荒開田,農桑飼養。四季所得,一供軍需,二充國庫。如此一來,兵部、戶部之難自然可以兩全。
聽得眾人之言,許三公子諭道: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但凡成年男女,皆須婚配生育,以使陰陽調和,人丁興旺。兵部募兵征招,須設三條規矩。
一者,設定年齡界限,年少者以十八為界,年長者以四十為界。不符者不招,年逾五十者自當解甲歸田。
二者,中央軍多取年富力壯,已有子嗣之人,原則無子嗣後代者不得招入中央軍。中央軍不事生產,四時不殆,全年操練。
三者,地方軍就近募兵,多取年少尚無子嗣或是年長力衰之人。地方軍每三個月便可告假七日回鄉探視,春秋之季播種收割之時事農,興修水利築路造城之時事工,閑暇之時方才進行軍演操練。
此令諭畢,許三公子接著又道:方今八部、四參、十二府初設,屬員未半,八部侍郎更是一個都還沒有。宣召尚書韓自由,著你十日之內,發求賢令,出徠民策。訪求天下賢才,招徠四方百姓。
吏部尚書衛民主,著你在來投人員之中,舉賢納善,逐步補齊各部各府的編製。戶部做好來投人眾的戶籍田產等安身立命之需。兵部亦可從來投人員之中招募兵將。
三人領命稱是。
禮部尚書蔣文明出列奏道:啟稟主公,方今八部、四參、十二府已定,更兼中央、地方兩軍雄踞。主公當可修宮建祠,以“天子劍”為信,詔告天下,自立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