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引文(1 / 3)

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在柳條湖挑起事端,中國抗日戰爭從此拉開序幕。

故事發生在安徽省安慶市。

“放學啦?”父親問他的兒子。

“放學了。”兒子回答。

兒子名叫嶽邦義,20歲,就讀於省立安徽大學,是一名曆史係的在校大學生,個子不高,但很有氣質,一雙眼睛炯炯有神,眼神犀利而尖銳。

“放學了正好去後廚幫忙。”父親對他兒子說。

父親名叫嶽家中,在安慶城內開了一家客棧,名叫聚客廳,規模不大不小,但是老嶽這個人很懂人情,對於一些需要幫助的人,總是不遺餘力,因此,他這個客棧總是很紅火,也賺了點錢。

“好嘞!”邦義說完,直接去了後廚。

見邦義來了,後廚掌勺的大師傅說:“回來了啊!”

這個大師傅名叫李國柱,在老嶽家幹了有15年之久,當初老家鬧饑荒,舉家逃難到這兒,老嶽請他們一家吃了頓飯,想不到,正是這一頓飯,倒結交了一個兄弟。

老李是個性情中人,燒菜的手藝沒得說,當初客棧掌勺的是老嶽本人,老嶽的手藝可完全趕不上老李,隻好將廚房讓給老李,這一讓不要緊,生意越來越好,邦義經常在後廚幫忙,加上自己悟性好,對於做菜,一來二去也多少會了點。

邦義問:“李叔,有什麼要我幫忙的嗎?”

老李說:“那你就生火吧!”

邦義幹脆地回答:“好嘞。” 說完,便來到灶邊,坐了下來。

“義哥。”從門外傳來一聲喊叫。

一個小夥子來到邦義麵前,這個小夥子是老李的兒子,李小武。

李小武,18歲,由於兩個父輩的關係,他和邦義,從小一起長大,小武年齡雖比邦義小,個子卻比邦義高多了,身體也很結實,但小武什麼都聽邦義的,為什麼呢?第一,邦義比小武要聰明,第二,邦義待小武就跟親弟弟一樣。

邦義說:“小武,你來的正好,幫我砍柴吧!”

小武說:“行!”於是,便拿起斧頭,在旁邊劈柴。

接著,小武對邦義說:“義哥,明天你學校放假,要不帶我去你們學校溜達溜達?”

邦義說:“學校沒什麼好玩的,明天下午我帶你去一個熱鬧的地方。不過,你晚上要歇息好,要不然,我怕你走不回來。”說完便鬼鬼的笑了一下。

小武帶著疑惑問:“去哪兒啊,這麼神秘?”

邦義一本正經地說:“你別問了,明天帶你去就知道了。”

老李知道兩個孩子以前幹過什麼“好事”,邊摘菜邊說:“你們兩個給我聽著,別幹出格的事兒,要是讓我知道了,我饒不了你們。”

邦義裝作一臉無辜的樣子,說道:“李叔,我們這麼小,難道還能殺人放火?”

老李馬上笑了,說:“你都20好幾的人了,還小?我們老家像你這麼大的人,都好幾個孩子了,話說回來,你都這麼大了,也該娶媳婦兒了。”

小武趕忙也湊著熱鬧說:“爸,義哥他有喜歡的人,就在他們學校。”

邦義聽了,拿起一根柴火,扔向小武,說道:“我讓你小子亂說!”

小武馬上躲開,朝樓上跑著,開心地說:“就是就是,你還打我,看吧,心虛了吧!”

老李看到這一幕,也樂了,他樂的,是邦義和小武兄弟感情好。

不過,小武說的那個女孩兒,並非子虛烏有,邦義喜歡他們學校中文係的一個女孩,叫趙子真。

趙子真,與邦義同歲,身材嬌小,長發一直及腰,白白淨淨的臉蛋兒,一雙大眼睛忽閃忽閃,子真和邦義在小時候,一起讀私塾,他們的先生,正是子真的父親。

子真的父親是前清的一名秀才,寫的一手好書法,老秀才並不迂腐,對民主思想等新鮮事物,也了解一些,對年輕人的愛國運動也十分支持。

其實,子真和邦義從小一起長大,也知道邦義對自己的感情,她對邦義也有好感,隻是女孩子天生矜持,不好意思表露出來,反正與邦義天天在一起。子真覺得:這與真正的戀人,沒什麼兩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