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了前麵七個時期,到了70歲以後,才慢慢體會“佛心”。佛學,過去懂的好像都是一些皮毛,都是經典上的文字。我從70歲以後,確實自己也敢在你們麵前說:我對“佛”是有所體會的。
過去每年農曆的十一月,在寺院裏主持“佛七”,幾十年一句“阿彌陀佛”,念了一生。“阿彌陀佛”這四個字,意義是“無量壽、無量光”。無量壽,就是超乎時間,是生命的永恒。無量光,就是超乎空間。什麼東西能超越時間與空間?那就是真理的光明。你念佛要能把一句“阿彌陀佛”念出體會、念出光明來,那才是真正的念佛!
其實,一句“阿彌陀佛”,四個字不容易念!要念得熟,念到像背書背得很熟一樣,今天可以念,明天也可以念。有的人念《心經》《大悲咒》,念了幾十年以後,念熟了,你不必刻意,自然就從心中湧出,因為你“熟”了。念佛也是一樣,要念“熟”了,一句“阿彌陀佛”,好像跑步,馬上流汗發熱。你坐在那裏不動,一句“阿彌陀佛”,那是全部身、口、意的精神力量,從心裏像開礦一樣地開采出來,要覺得它是我的生命,它的價值無限,等於把我的本性挖掘出來一樣。念佛是很辛苦的,但隻要你每天照著這個方法,把它念下去,念熟了,必然感受不同。
很多人修行,沒有建立正確的觀念。有的人,聽到批評自己的一句壞話,他可以記上好幾年。旁邊的人即使再講一百句好話,都沒有用,他就是聽不進你的好話,心想還是執著“他怎麼可以這樣講?”別人說:“不是這樣的,是誤會啦!”他還是不聽。你說,我們有沒有這種毛病?“好話聽不進,壞話忘不了”,那又怎麼能快樂呢?
我覺得現代的人,很可憐!透過電視、網絡、媒體,不一定想要的見聞覺知,無孔不入地侵襲進來,大部分人都缺乏防護、過濾、篩檢、提煉的能力,對於無形中接收到的信息,不但不能自我解套,反而被無中生有的無明、煩惱束縛,好像牢房裏的囚犯一樣,自己就在框框的牢房裏,自我關閉一生。人要解脫束縛,一定要靠自己。
過去有一個總經理,老是發脾氣,自己也知道脾氣不好。後來為了改脾氣,就製作了一塊木牌,掛在身上,上麵寫著“戒瞋怒”。
有一天,無意中聽到部屬私下在談論他:“我們總經理什麼都好,可惜就是脾氣不好!”他一聽,忍耐不住,隨手拿起身上的牌子,就往那個幹部頭上砸去,邊砸邊說:“你胡說!我脾氣已經在改了,怎麼還要說我的脾氣不好?”雖然口說要改,但是修行的功力不夠,境界一來,又被迷惑了。
所以,一個人能夠知道自己的短處,這是很了不起。能知道慚愧,就是很大的進步。更重要的,要讓自己的身心能和諧。我們的身心為什麼不能和諧?有時候,因為一個人,我不喜歡;因為一件事,我掛冠求去;因為一句話,我惱羞成怒。“心”,受到了外境所動搖,就不能像觀世音菩薩一樣的“觀自在”。“觀自在”,這個名稱很好,大家每天可以觀看“自己在不在”?有人問我拿念珠做什麼?“念觀世音菩薩。”人人拿念珠念觀世音菩薩,那麼,觀世音菩薩手裏也拿念珠,她念什麼啊?“念觀世音菩薩啊!”為什麼自己要念自己呢?“求人不如求己啊!”所以,我們如何對工作能夠歡喜、投入,對我們自己的情緒能夠和諧、自在,我想,如何能夠先“找到自己”,這是很重要的前提。
在佛光山,我們很重視“給人信心”的實踐,大家工作不是為了薪水待遇而工作,我們是為了尊重、服務,為了給人信心而工作。就像軍隊想要打勝仗,首先要有信心。作為人民公仆的官員,對國家更要有信心,才能把國家治理得好。每一個人都要對自己有信心,才能在做人處事上圓滿。生活在世間,不隻是要建立自己的信心,還要進一步地去建立他人的信心,那更是功德無量之事,有時候比去救一個人還重要。
有一個人很會下棋,就在正門掛了一個牌子“天下無敵手”!左宗棠帶兵出戰,看到“天下無敵手”,就去跟他下棋,結果對方三盤皆輸。左宗棠說:“牌子可以拿下來了吧!三盤都輸,怎麼可以叫‘天下無敵手’呢?”
沒多久,左宗棠打了勝仗回來,一看,嗯?怎麼“天下無敵手”的牌子還在?就問他:“你的牌子怎麼還掛在那裏呢?”對方說:“請將軍再來對弈一局如何?”結果左宗棠連輸三盤,心中正納悶,對方說:“將軍前次即將出戰,我不願意殺您的銳氣,所以輸給您。現在您打勝仗回來,情況不一樣了,所以我就不再手下留情了。”這位高人,明白什麼時候該贏、什麼時候該輸。而且有時候輸即是贏,贏即是輸,他這才是真正的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