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惺惺相惜(1 / 2)

枯黃的梧桐葉不時的墜落。行色匆匆

行人甚至已有多數穿上了棉衣,

捅著袖子,縮著脖子行色匆匆的想趕緊躲開這股寒冷

這是滄州的一條主街道。平日裏,四周鄉下缺少錢糧的村民

都會挑一旦柴,提一籃雞蛋在這擺在路邊等待買主

不遠處一顆老槐樹下,一個身材瘦弱穿一身看不出顏色的土布外套看起來約麼二十出頭的年輕人在那擺著一個蒙著土布的挑子,大聲的吆喝著:剛出鍋的饅頭!還燙嘴呐!

左顧右盼的臉上似乎也有一些焦急。

他叫楊大林,家在距離滄州府十裏路的楊家溝。從小是不種田,不放牛。淨在城裏瞎轉悠。從北平買幾匹布。順帶再買點像西洋鏡等等的稀罕玩意兒,倒騰回滄州。和本地戴著瓜皮帽,穿著綢緞衣裳的土財主換些零花錢。生養了這麼個二流子,爹媽也是愁壞了。

靠著這些個謀生手段,楊林道也結識了些個富家子弟。平日裏沒吃喝了,也是有人接濟。其中也有些個了不起的人物,具體暫且不表。

楊大林這回是因為天冷了。北平城裏出了點狀況。說是南方的革命黨和袁大總統又鬧起來了,在楊大林心裏,到底鬧啥你們隨便。這和他個平頭老百姓有啥關係?但兩邊鬧起來了,都不讓進城了。你們罵你們的,平民們還得生活不是!楊大林自認為自己是個人物。可一旦這麼認為。那哪有可能在家安心種田?小時候老是坐在同村大爺爺家裏聽他講年輕時跟著他師傅李把式李書文拳打老毛子,腳踢小東洋等等,各種闖蕩江湖的故事。這一來二去的。也和大爺爺學了個一招半式。年紀大了一點,進了幾趟滄州城。卻發現警察局裏的那些個老爺們都人手一把盒子槍。楊大林自此便對西洋的這些個現代科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同輩的堂哥當年被老佛爺派去德國留學。回來時帶的各種書籍被他看了個滾瓜爛熟。

自此。楊大林逐漸的荒廢了武術。轉而迷上了西洋的玩意兒。

“饅頭怎麼賣的?”一個聲音讓大林從恍惚中回過神來。對麵站著個穿著警服的青年,劍眉星目,身材魁梧。看起來那是一表人才。“喲!小的給胡警官請安。”大林一看這不是經常托他從北平朝回帶小玩意的胡誌勇的哥哥胡誌忠麼。對這人,大林道也是敬重,十八歲從保定學堂畢業。放棄了當北洋軍連長的機會,非要回來當警察。說是要報答家長父老。有想法,但很迂腐。這是大林對他的評價。“跟胡大哥還做什麼買賣,拿回去吃。”大林邊說邊抽出張油紙幫胡警官包饅頭。周圍的路人看到這情景也不嫌冷了,都停下腳步。以為是這官爺又要為難這個賣饅頭的小青年。“我全要了。不用包。”胡誌忠笑著遞過一塊現大洋,大林知道,又發財了。看著這小子接過銀元立馬揣懷裏興高采烈的樣子,胡誌忠有些哭笑不得的搖了搖頭。

“把饅頭分給那些個乞丐吧,我請你喝酒去。”胡誌忠指著遠處凍得瑟瑟發抖的那些乞丐

“喳!”大林學那宮裏麵老太監的模樣實在是有些滑稽。對於乞丐這古老的職業,胡誌忠的心情很複雜。一方麵可憐他們,同時又覺得很多乞丐之所以乞討,這的確是源於自身的好吃懶做。

太陽已經落下,街道西麵的天上一片昏黃。眾悅酒樓裏好不熱鬧。也難怪,本就到飯點了,而且這又是滄州府數得上名號的地方。名氣大了,食客那自然就多了。小二肩上披著個白色毛巾帶著個瓜皮帽,在那忙碌的招呼著客人,不時地擦下桌子,或是掃一下地。三四個跑堂的夥計跑的仿佛是一陣風,忙碌的送著菜肴。站櫃台的夥計在那劈裏啪啦的打著算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