搏擊是一門擊倒的藝術。馬上開始的就是李淩宇和趙天銘晉級十六強的比賽了,已經比完賽的朱斌和師傅石驚雷為他倆作場邊助理。
先上場的是李淩宇,經過近一周的比賽,他已經開始適應了這樣的狀態,隨時都可以進行戰鬥,這是他從十五歲就開始渴望的目標。隻有不斷戰勝強者,你才能越來越強。李淩宇在心裏對自己說道。
他這次的對手是來自華東代表隊的一位老將高盛,是去年晉級四強的種子選手,這次來比賽也是直接奔冠軍來的。實力自然不容小覷,他的個頭比李淩宇高上不少,在身高臂展方麵,李淩宇不占優勢。
裁判上場,雙方運動員上場,高盛是典型的老將心態,沉穩、老練、麵無表情。
李淩宇自然也是不懼,率先走上前去,與對手互碰拳套,相互敬禮。
在裁判的一聲令下後,雙方投入了戰鬥。
看台之上,之前觀察每個代表隊的張定軍和董山嶽又開始了他們的工作,他們的目光鎖定了李淩宇和高盛的賽場。張定軍對董山嶽說道:“老董,你看這小子又比賽了,今天狀態不錯啊,比前麵上場後要放鬆很多。”
董山嶽微微點了點頭道:“那個家夥教出來的徒弟還能差到哪去,當年老石可是出名的能打硬戰。”
就在這倆人討論的起勁時,賽場上結束了試探,高盛開始加強的拳腿組合的攻擊。
不虧是老將,拳腿組合十分流暢,一套組合拳行雲流水的向李淩宇的身體上招呼了過去。
李淩宇則用自己靈巧的步伐進行著閃躲,讓這些組合拳腿避開自己的要害。
在他心裏知道,越往後的比賽對手越強,要盡量減少自己的消耗。自己也絕不能受傷,以免影響最後的決賽。
他決定通過迎擊來慢慢消耗掉對手的攻勢,改變自己不斷防守的劣勢。他不斷的變換自己身體的位置,保護好自己身體的首要目標,避開對手的每一次重擊。
就在高盛一記後手重拳打空的瞬間,李淩宇抓住了對手還沒來得及收拳的這個時機,通過一個巧妙的側移步來到了對手的右側,他減低了自己重心的位置,右手勾拳精準的穿透了對手的防守,擊中了對手的耳根。
耳根在顳骨乳突下靠近顱腔底部及顱底與脊柱的連接部位。在耳根深層的顱腔內,是腦幹與脊髓的連接部位。稱為延髓。耳根部皮下缺少皮下組織,肌內、皮膚極薄。
耳根恰恰是從頭側麵的薄弱部位上接近顱底和延髓。因此,民間傳統點穴理論中有“耳筋通達於腦府,而相距又極近”的描述。
延髓是人的生命中樞,延髓的機能活動控製著人的心跳、血壓、呼吸等所有基本的生命活動。
打擊耳根部,很容易使顱底受到震蕩。重拳造成的顱底震蕩必然會波及延髓,使腦幹受到展蕩、牽拉或發生側向移位,引起心跳突然減弱、減慢、血壓下降、呼吸短促、困難。
高盛再強也是人,是人就有弱點,李淩宇這一拳打得非常巧妙,力度也足夠大。受到這一拳重擊後,高盛很明顯的不由自主地晃動了起來。雙手也掉了下來,李淩宇心裏大呼好機會就是現在。”
轉防為攻的他主動近身,連續四拳就朝著高盛的頭部打去。高盛雖然暫時感到眩暈,但他也是一位比賽經驗豐富的老將,在躲開李淩宇的前兩拳後,雙手抱頭采取了完全防守的狀態。最後兩拳也隻是打在了他的拳套上麵,不算有效的進攻。
李淩宇見對方頭部防禦如此嚴密,可能暫時無法突破防守。他覺得對腹部的打擊這時才是最好的選擇,對時機的良好把握是一位優秀拳手不可或缺的感覺。
李淩宇後撤一步,對距離做出了完美的判斷,在一記前後刺拳的假動作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