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37年下半年的大多數時光裏,張征宇隔三差五就要被傳來的很有些滯後的南方中國的戰爭消息震驚。來自南國的消息牽掛的可不止他一個人的心,幾乎所有的抗聯戰友都在關注事態的發展,最終,在這年年底的時候,從城裏偵查後返回到原始密林深處營地裏的偵查員趙小古帶回了一個噩耗:南京淪陷了!
準確講,是在大半個月前的12月13日,在日軍至少六個師團10多萬人馬圍攻南京的十二天後,南京陷落。
當張征宇帶著難以言表的悲愴心情走進師部的時候,師部裏竟然是一片沉默,早已經習慣的煙草味和著鬆木燃燒發出的特有氣味直衝鼻子,他誰也不看,也沒有人如以往一樣和他開些不大不小的玩笑,看得出,大家都不痛快。
張征宇靠著門邊的一張凳子坐下後,習慣性地往前麵掃視了一眼,師長韓關山鐵青著臉,帶頭坐在那抽悶煙,他和政委肖強麵前的桌上放著一份報紙。
看著大家都不言語隻顧埋頭抽煙,平素就不大愛吸煙的張征宇想說點什麼,可沒想到,竟然鬼使神差地走上幾步,抄起報紙就看。
《滿洲日日新聞》頭版頭條赫然就是大日本皇軍完全占領南京的報道,比較醒目的副標題還有“東西南北城門全攻克,皇軍大部隊踴躍突入”、“下關遭炮擊,支那軍退路截斷”、“浦口完全占領”的字樣。對南京並不陌生的他知道,這樣的報道絕對不是吸人眼球胡亂宣揚日軍武威的虛假宣傳,單就日軍對江南江北的逐次占領順序來看,就是鐵板釘釘的事實了。多年以前,父親帶著剛滿十歲的他到南京走親戚,就是坐著下關的輪渡從江南到江北浦口的,那時節,他正著迷三國故事,對江左江東與江南概念很是模糊不清。
親戚後來就告訴他,長江整體上是自西向東流淌,但在自蕪湖至南京一段卻偏向東北方向斜流,千百年來江南人士就以此段江為標準確定東西和左右。這一段長江以東以南為江東,以西以北則為江西。
日軍對南京的突擊源起於這年夏季酷暑天氣裏的上海戰事。而對上海日軍的進攻據說是中國國民政府有意為之的事情。這樣一來,南方中國打了個熱火朝天,反而華北的槍聲倒是消停了不少。
而東北,因為早已成立了一個所謂的滿洲國,官媒上下倒一致當起了看客,儼然以一個不偏不倚的第三者的口吻報道。
抗聯也就是通過這樣的報道了解到南方戰局變化情況的,雖然,報道會時不時露出炫耀和誇大其詞的地方,但是,日軍從台灣、從日本本土,甚至從華北不斷增兵到上海還是讓抗聯上上下下著實為政府軍捏了一把汗。
好在沒有一絲從東北關東軍調兵入關的消息,這讓抗聯3萬餘人馬很是引以為豪。旁的不說,戰場上己方的榮譽來自於對手的狀態——人家壓根沒把你當盤菜,他就會不斷抽走兵力。
在那關乎中國國運尤其是南京城生死命運的幾個月裏,中國範圍內,華北的日軍在增援上海,而東北的日軍應該增援華北,日本本土的軍隊應該增援東北才對。
然而,華北的窟窿並沒有被日本兵彌補,用抗聯小戰士的話說,即使用腳丫子也想得出來:大量的漢奸部隊要派上用場了唄!
張征宇搖搖頭,漢奸多,這是不爭的事實!這麼多年和日軍打下來,每打死打傷一個小鬼子,日本人就要拉雙倍的漢奸給他們墊背。這眼前的小鬼子估摸至少要有20餘萬眾,那麼東北的漢奸至少得40萬人。
自己和手下幾百號人馬增援不了上海、南京,但怎麼著,也得拖住這些狗日的鬼子和漢奸,讓他們也增援不了才行呀!
這好歹也算是自己為南方家鄉和南京親戚此時能做的一份貢獻吧。
然而,讓張征宇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日本人不僅沒有抽走東北一兵一卒以增強華東方麵軍攻擊力的打算,反而,很快卻通過了增兵東北,以強化占領區後方基地治安的計劃,政委肖強終於也耐不住抽煙的衝動,拿起一根頭部燒得碳化的木條點燃用秋末冬初遍地都是的枯樹葉卷成的紙煙,直嗆了好幾嗓子之後才說:有情報顯示,近期日軍又將從本土調集至少兩個師團兵力增援東北,搞什麼所謂治安肅正計劃。
而更不妙的消息也接踵而來。
一是國民政府繼續不承認這支部隊的真實存在。按理說,七七事變爆發後,第二次國共合作全麵實現,長征後的中國工農紅軍接受國民政府的改編,蔣介石承認了中共領導下八路軍和新四軍的存在,並象征性發放一些物資以示其作為中國戰場抗戰總司令對麾下軍隊的一視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