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十三年,秋,青山鎮。
雲閣軒老板冷傳芳此時正坐在一張紅木躺椅上,品著昨日剛送來的極品紫陽毛尖。
自從獨子冷羽去了省城西安,冷傳芳每日裏都是提心吊膽,牽腸掛肚。
前年,鎮嵩軍圍困西安城數月,據說解圍之日,從西安城裏拉出來的屍體堆得比山還高。也不知如今的西安城,又是怎樣一番景象。
這年頭,軍閥混戰,世道混亂,位於太白山腳下的青山鎮由於地處偏僻,自古便是一處與世無爭的避難之所。鎮嵩軍圍困西安城時,不少西安城裏的土豪、商賈攜家帶眷跑來了青山鎮。時至今日,一些人提到西安城仍然心有餘悸,不敢回城。
冷羽倒好,人家唯恐避之不及的地方,他偏要去,說是要用習得的醫術治病救人。
他這一走,就是大半年。好在這段時間,西安城裏風平浪靜,沒再發生過軍閥圍城之事。
就在三日前,冷傳芳收到冷羽寄回來的家書,說他將回家過中秋,大後天,便是八月十五,算著日子,明日該回來了。
冷傳芳心裏正盤算著為冷羽準備些什麼,一名背上挎著黑布包裹的中年男子走進了店內。
男子身上穿著一身血跡斑斑,髒兮兮的破舊軍服,滿臉胡茬,兩目無神,麵色陰沉,臉上沒有絲毫血色,顯得十分疲憊,看起來就像是剛從死人堆裏爬出來的一般。
冷傳芳瞧見,在心裏歎了口氣:
“唉!這仗到底得打到什麼時候,好端端的莊稼漢子,一個個都快被逼成行屍走肉了。”
男子走到櫃台前,將挎著的黑布包裹摘下來,往櫃台上一放,冷冷問道:
“聽說這裏收土貨?”
土貨,是青山鎮一帶的行話,就是指從地底下挖出來的東西,一般是陪葬品之類的古董。
盛世古董亂世金,這年頭,墓裏挖出來的壇壇罐罐相比前些年跌價了不少,多數古玩店早已不收土貨,雲閣軒卻是一個例外,冷傳芳認為,亂世收古董,才能以低廉的價格淘到真寶。
負責接待的店夥計阿七將男子打量一番,問道:
“你有啥土貨?”
男子二話沒說,打開了包裹,裏麵是一卷沾滿泥土的簡牘。
簡牘,中國古代紙張發明以前最重要的書寫載體,一般用長約一尺的竹片或是木片製成。
由於簡牘大多有一千多年曆史,竹木埋在地下,保存難度極大,所以從地下挖出來的簡牘多數已經腐爛或是無法看清上麵的文字。
這年頭,非金非銀的簡牘價格被壓得極低,即使是品相完好的簡牘,也僅能換五枚袁大頭,且幾乎無人願意接手。
但在冷傳芳看來,簡牘傳承著中華曆史,是中華文明記載中不可或缺的一環,遠比那些金銀珠寶有價值得多。
他一看男子拿出來一卷簡牘,立刻衝接待男子的阿七喊道:
“阿七,把東西拿來給我瞧瞧。”
夥計將簡牘捧到冷傳芳麵前,他伸手接過,發現沉甸甸的,遠比普通的木簡或是竹簡要重得多。
他不由得心頭一怔,
“怎麼這麼沉?難道是用某種特殊的木材製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