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目不轉睛地望著藺老先生。
藺老繼續說:“在很長的日子裏,我在想:在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裏,不是都有同樣的一座金山嗎?我們不都是通過開采這座金山造就了自己的命運嗎?可是,我們開采了多少呢?我們用他兌換了些什麼呢?我們為自己的命運創造了什麼樣的級別呢?
人們往往隻是看到屬於別人的財富和成功,卻忽視或根本沒有發現自己的時間裏隱藏著一座金山。有的背著金山去乞討,有的背著金山去行騙,有的背著金山去搶劫,有的則躺在金山上昏睡。有的為了獲取金錢,卻背著金山去製造和販賣毒品,坑害他人而葬送自己。還有的把自己的身體連同金山一起賣掉,為了幾百萬、幾十萬、幾萬、幾千元錢,有的甚至更廉價。有的人把眼睛盯在別人的金山上,總想挖別人的金山。每每不得手,卻總是抱怨、氣憤、哀歎,說世界太不公平了。當人們走完生命曆程的時候才頓然醒悟,自己的金山的絕大部分因被埋沒而悄然消失了。”
眾人點頭讚許。
藺詩耕繼續說:“過去有一句俗話,說財富金錢等等,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看來,不夠準確了。從一個嬰兒呱呱墜地的時候起,他就已經把一座金山帶到了人世間。問題是我們沒能發現它,沒能珍惜它,沒能開采它。人們常說遺憾終生,歸根結底,真正的遺憾終生是白白埋沒了這座金山。”
眾人不由自主地鼓起掌來。
盧曉潔想了好長時間,問:“藺伯伯,就所您剛講的情況,人們為什麼平時總看不到自己本身所蘊藏的寶藏呢?而常常在時過境遷時才知道自己錯過了機會呢?”
藺詩耕說:“這個問題提得好,我們一般情況下很難知道,我們自己的眼睛,在有意無意地蒙騙著我們。
人們用自己的感官感覺世界,進而認識世界。在感覺器官中,眼睛是最具代表性的。我們通過對它的認識,來看看一般人都認為不是問題的問題——認識自我的問題。
說哪個人自己不認識自己,是很難讓人接受的。由此產生的性格不合,意見不一致,感情疏遠以至破裂,矛盾重重,導致違背我們初衷的不該發生的事情發生。那麼,我們每個人真的認識自己嗎?讓我們先考察一下自己的眼睛。
我們的眼睛是個寶貝,它能神奇地幫助我們,讓我們看到五光十色的繽紛世界,感受到真實與美好,辯認出虛假與醜惡,發現事物及其規律。所以,我們對眼睛有特殊的感情,格外珍重、保護與信任。也由於有特殊的感情和信任,我們便常常忽視眼睛的能力缺陷和偷懶行為,對眼睛產生的「燈下黑」現象缺乏警惕,進而被自己的眼睛所蒙騙。
人們常說,再快的刀也削不了自己的刀把。
生活中,我們常用刀子來削水果,削鉛筆,削木頭。有的用刀子削竹子,切菜,砍東西。刀子都有把,是為了拿刀子的。刀把有的是製作時直接和刀子做在一起的,有的是用一段木棒按上去的。如果用這把刀來削這把刀的把是困難的。因為,如果不把刀把取下來,無論如何是削不到的。如果取下來,沒有把的刀是不好用的。
我們的眼睛感知作用的方向是向外的,或者說眼睛主要是看外部的人和世界的。用眼睛看自己,的確是給眼睛出了難題。
我們來看一個故事——一隻烏鴉。
有一隻烏鴉,想到自己在空中飛翔,在地上和林間覓食,常常感到快慰。總覺得世界上好像再沒有比自己高級的物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