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五零年十月二十五日
朝鮮溫井裏
夜色中,一支身份不明的軍隊已經趁著夜色悄悄的包圍了溫井裏,而在距離他們藏身處不遠的土路上數量眾多的朝鮮人民軍士兵正驚慌失措的沿著道路朝著鴨綠江方向撤離,在這支朝鮮人民軍身後不遠處槍炮聲不時的響起,那是正在對他們進行追擊的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
四個月前,也就是一九五零年六月二十五日淩晨,朝鮮半島上的兩個政權北朝鮮和南朝鮮終於爆發了大規模戰爭。當然,在這之前,雙方也圍繞三八線爆發了無數次小規模軍事衝突,而根據不完全統計,僅一九四九年一月至一九五零年六月雙方就爆發了超過兩千次軍事衝突,幾乎每天都要爆發三四次軍事衝突,每天爆發衝突的頻率已經超過了一天吃飯的次數。
這場戰爭爆發的導火索則要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也就是日本戰敗投降前夕,美國提出以北緯38度線為界,即三八線,美國和蘇聯分別占領朝鮮半島南部和北部的提議,並得到了蘇聯的認可。三八線以北麵積占朝鮮半島總麵積的57%,人口占總人口的40%,南部麵積占總麵積的43%,人口占60%。朝鮮半島北部為工業區,南部則是主要的糧食產區。美國一開始在南部地區任用日本殖民時期的行政人員,激起了朝鮮人的不滿,之後美國駐軍開始使用不了解當地情況的美國人替代日本人,也受到朝鮮人的反對。1945年12月29日,美國軍政廳公布了12月27日由美、英、蘇三國外長會議簽署的關於對朝鮮半島進行托管和建立臨時朝鮮半島民主政府的《莫斯科協定》。此時,無論是南方的還是北方的朝鮮民眾,都掀起了民族主義運動,主張成立全半島統一的朝鮮人自己的政權。美蘇兩國出於冷戰需要也同時放膽對自己勢力範圍內的反對派進行了清理。
在蘇聯以及美國的強勢幹預下,於是乎朝鮮半島上以三八線為分界出現了兩個政權,但這兩個政權都有一個共同的心願,那就是 統一朝鮮半島。沒有人知道到底是誰率先發動了戰爭,但戰爭最終在一九五零年六月二十五日大規模爆發了,朝鮮聲稱,“南朝鮮李承晚軍隊越過三八線向北進攻,對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發動突然襲擊,這次戰爭是美帝國主義蓄意發動的,對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來說,是抗美衛國戰爭”。在戰爭初期,朝鮮軍隊節節勝利:6月28日奪取漢城;7月20日占領大田;7月24日占領木浦;7月31日則占領了晉州。韓國國防軍和美軍被一直逼退到釜山。
但北朝鮮的好運也就到此結束了,駐守釜山一線的美軍第二十五師以及南朝鮮軍隊在美國航空兵以及強大海軍支援下擋住了北朝鮮軍隊的進攻,也就是這個時候,聯合國軍司令麥克阿瑟決定冒險實施一場由他策劃的軍事行動——仁川登陸。
一九五零年九月十五日,聯合國軍司令麥克阿瑟登上旗艦麥金利山號親自督戰,在美英兩國三百多艘軍艦和五百多架飛機掩護下,美軍第十軍團成功登陸仁川,從朝鮮軍隊後方突襲,切斷朝鮮半島的蜂腰部一線,迅速奪回了仁川港和附近島嶼。而撤退到釜山環形防禦圈的聯合國軍也乘勢對北朝鮮軍隊發起反擊,北朝鮮軍隊在得知以美國為首的軍隊已經在他們後方成功登陸並切斷他們後路後已經人人自危毫無戰鬥力了,北朝鮮軍隊此時在美軍的攻擊下可謂是兵敗如山倒,僅僅數日,聯合國軍的仁川登陸部隊就與釜山部隊在水原附近會合,一日之後重奪漢城。
戰爭進行到此,被朝鮮軍隊的軍事行動可以說在美軍強大武力幹預下徹底宣告失敗了,但事情並沒有就此結束。本來隻希望把北朝鮮軍隊趕回三八線以北的美國軍隊在發現被朝鮮軍隊戰鬥力也不過如此的時候就有了歪腦筋,作為聯合國軍司令的麥克阿瑟決定攻入北朝鮮境內兵臨鴨綠江,徹底的把北朝鮮政權給消滅掉。
在朝鮮半島的戰事因為美軍的幹預而發生逆轉之後,尤其是美軍已經做好了跨越三八線進攻北朝鮮的軍事準備後,中國政府就曾讓印度大使轉告美國人:“若美軍跨過三八線,侵略朝鮮,我們不會坐視不顧。”但這番警告被杜魯門視為中國對聯合國的“外交訛詐”而沒有被重視。
最終,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不顧中國政府的警告,悍然跨過了三八線。已經在戰爭中遭到重創的北朝鮮軍隊怎麼會是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的對手,在不到二十天的時間裏,北朝鮮軍隊就在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的打擊下潰敗,首都平壤更是被聯合國軍輕易占領。戰爭進行的是如此的順利和簡單,這也讓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膽子越來越大,聯合國軍司令麥克阿瑟更是在喊出了讓士兵在聖誕節前回家的口號。更讓人不能容忍的是,美國空軍居然派遣轟炸機對中國丹東進行了轟炸,中國軍民死傷眾多,而且美國還派出第七艦隊封鎖了台灣海峽,企圖阻止中國大陸對寶島台灣的解放,美國這是公然的幹涉中國內政,這是新生的中國政府絕對不能容忍和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