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重新生活(大結局)
郝誌強這次在舊金山期間,舉辦了三次不同內容的講座。
除了斯坦福大學的講座之外,另外還在舊金山北岸的公共圖書館做過一次科舉的講座“中國舊製度影響新美國”;在靠近聖何塞的“矽穀亞州藝術中心”舉辦過一次“鄧嗣禹的漢學研究”講座。但是,聽講座的人數最多的,還是在斯坦福大學。
在北岸公共圖書館講座結束後,誌強和參加講座的部分學員舉行了一次簡短的午餐。在這裏他結識了幾位作家朋友與好友。
阿健是一位來自深圳的作家,善長寫都市生活、情感類,近年通過婚姻類移民到舊金山。郝誌強在舊金山的講座結束後,在阿健和他的夫人的陪同下,三人一同又參觀了斯坦福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力分校校園的景點,並一同到伯克力大學東亞圖書館查閱了許多國內不曾見到的珍貴資料。其中,誌強還意外得知該館收藏的“趙元任檔案”中,保存有趙元任-鄧嗣禹的九封往來信劄,時間從1941-1962年。這些檔案材料,都是目前國內出版的《趙元任全集》中未曾收錄的,由趙元任女兒捐贈後,圖書館以專題檔案號保存。
通過負責資料整理的館員提供的目錄,誌強發現在這些檔案資料中,趙元任與民國時期的許多著名學者的通信占有很大部分。其中,趙元任與胡適的往來書信最多,共有四個文號,通信時間從1940-1961年。趙元任與胡適是“半個世紀最親密的朋友”。他們的個人交往始於1910年,那時他們同時考取庚款第二批公費留美學生,並一起在康奈爾大學求學。從康奈爾大學畢業後,趙元任來哈佛攻讀博士學位,而胡適去了哥倫比亞大學。胡適是在1962年,台灣中央研究院長任上因病突然去世的,兩人通信保持了二十多年,一直到胡適去年的前一年,可謂是十分珍貴的文史資料,並且已經是價值連城。
在“趙元任檔案”中,趙元任與楊聯陞的往來書信次之,有三個文號,通信時間從1944年-1977年。趙元任與楊聯陞相識的時間,應該是楊聯陞在1942年到哈佛大學讀碩士開始。當年,哈佛大學受美國陸軍委托,1943年開始舉辦中文、日文培訓班,趙元任先生當時負責主持中文訓練班的工作,主要助教是周一良的夫人鄧懿,正在讀博士學位的楊聯陞由於表現突出,而受到趙的特別賞識,在中文部二十餘位助教中,特別為他申請了一個講師的職位。後來,楊聯陞還曾協助趙元任編寫過一本《國語入門》的通俗讀物。
目前,收藏在伯克力大學的“趙元任檔案”雖然已經公開對讀者開放,但是真正能夠閱讀到的人中並不多,要想複印其中內容必須要館長簽字。據說,伯克力大學準備和國內的中華書局合作出版有關趙元任的書信集,因此在出版之前控製對外擴散範圍。郝誌強後來通過與周欣平館長多次郵件溝通,在征得中華書局領導的意見之後,周館長才將這九封往來通信製作成PDF發出給誌強。
晚上,郝誌強還領略了一次舊金山市區一家賭場的風貌。
提到美國的賭場,這是絕大多數中國遊客到美國旅遊時,都喜歡去參觀的景點,目的是要體驗一下資本主義特色的生活。但是,許多人僅僅知道位於美國西部,內華達州的拉斯韋加斯;及以位於美國東部新澤西州的大西洋城。其實,在舊金山市區就有幾座賭場,這是鮮為人知的事。由於陳順健的太太就在一家賭場擔任發牌員的工作,因此他對賭場的情況十分了解。據說,擔任賭場發牌員的工作,每個月能夠拿到很高的提成,大多數收入則來自於客戶的小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