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龍視珠(1 / 2)

序:

永安常聞樂府令

餘生眼盡蟾宮影

淺水之泊魚遊鏡

持劍把酒對月行

橫山寸土火石明

緣起九州兵降平

1、龍視珠

咚、咚兩聲沉悶的鍾聲從櫃台上響起,屋外的天氣跟剛剛蒸完饅頭的蒸籠似的,熱氣不斷從地表向上方蔓延,讓行走在上方的路人們汗流浹背,每個人都雙眼無神,像是行屍走肉一般晃蕩在大街上,天氣熱的完全不像剛剛步入四月份的初春樣子。

我仰躺在藤椅之上,感受著空調帶來的絲絲涼風,一邊感歎當年發明空調的人絕對是個天才,一邊望著門外稀稀疏疏的人群,本來人就不多,在加上這惡劣的天氣,讓客流量更加稀少,看來今天又要喝西北風了。

我的鋪子就坐落在英雄山的山腳下,附近風光秀麗,林相豐盛,也算是一座名副其實的城中山,山上是本地著名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與之相反,山下卻是另一番景象,各種古玩雜貨的門頭房森然而立,不遠處還有一群花鳥愛好者,學著民國時期老北京城地主土豪們的興趣遛著小鳥,種著文竹,喝著小酒,打著秋風,一副文藝小老頭的樣子,完全是魚龍混雜的場麵。

在靠近南側山腳的一排門頭房中,其中一家鋪子卻顯得有些另類,因為它既不是古物文玩,也不是花鳥魚蟲,而是一間貨真價實的當鋪,一枚黃絲鑲邊錦繡大旗直直插在大門口,正中間寫著一個大大的楷體紅字“當”,反麵則是用滿文寫成的一段敘述語,主要敘述的便是這間當鋪的創建時間和它所經曆的風風雨雨,也便是滄桑的內涵。

當鋪的成立最早要追溯於中國南北朝時期,那時還不叫當鋪,而是叫寺庫,直到後來明朝時期才正式稱為當鋪,當戶提供抵押物品,然後我們對當品估價,貸放現款,定期收回本金和利息,實在不行,期滿不贖,我們便將當品變賣,其實就是高利貸的一種,也算是一種變相的剝削和壓榨方式。

不過隨著發展越來越快,當鋪已經逐漸被銀行所取代,就我們這家鋪子估計已經是碩果僅存的老字號了,也是過著三天打魚,十天八天曬網的日子,畢竟現在傻子已經越來越少了。

我一看表已經快三點了,看來今天又黃了,拿出手機就想給老爺子打個電話,讓他準備倆下酒菜,一會回去喝上幾杯,剛準備掛盤,就瞧見一六十來歲的老大爺帶著一金絲圓片墨鏡正一路打量著往這邊走來。

幹我們這行的眼力勁都不會太差,最起碼比那些所謂鑒寶專家要強上一丁半點,看他這個打扮,這個季節還穿著中山裝半截袖的不是老頑固,就是守舊的人。

而且看他一路走來,路過好幾家古玩店也隻是往裏麵瞧了瞧,連門都不進就絕對不是來這上當受騙的,最起碼也是一個久經玩場,經驗豐富的老油條。

看他的走向,我的心裏樂開了花,看來今天不用打秋風了,內心不管有多大的波瀾,表麵上卻不能露出絲毫興奮的神情,這是職業素養,因為一旦露喜接下來在要殺價可就難了。

我從牆上取下算盤放在櫃台之上一邊翻著破舊的賬本一邊念念叨叨,裝作在算賬的樣子,眼神的餘光不時的瞄向門外,來了!就聽見幾聲腳步停在門外。

我抬頭望去,那老爺子正停在門外端詳著門前插得那枚黃絲鑲邊錦繡大旗,那旗子我不知道看了多少遍了,並沒什麼特別之處,但見他瞧的如此認真想必是識貨之人,之前我聽我家老爺子說過,我們這家當鋪在當年也是相當有來頭的。

瞧了許久,老爺子像是確認了一般,抬腳邁進大門:不出來接客?聲音沉穩洪亮絲毫沒有他這個年紀該有的狀態,我一看他這氣勢絲毫沒有露怯,繼續在櫃台翻著我的賬本,手上也沒閑著鍵盤聲啪啦啪啦響遍整個不大的房子。

我抬頭瞥了他一眼不屑道:是來典當還是來贖當?當票帶了沒有?當期過了沒有?要是過了當期,當品您可就拿不回去了,或者您也可以出雙倍的價格再把東西給贖回去。(當票:寫著當品、價格、及典當日期和贖當日期的黃色老宣紙,和現在的發票是一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