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曰:
趙家天子多文弱,兩宋四百寫春秋。
哪曉靖康山河倒,幾家哀歎幾家愁。
梁山一百單八將,江南方臘烈火赳。
北國狼子窺天下,西野黨項犯境憂。
試問乾坤誰來扭,白玉無雙自風流。
話說大宋仁宗天子在位,嘉佑三年。天子駕坐紫宸殿,受百官朝賀。
祥雲迷鳳閣,瑞氣罩龍樓。天香裏,金玉聚丹樨;仙樂中,錦衣扶禦駕。待珍珠卷簾,鳳尾扇開,仁宗天子端坐玉宇。宮人持鞭淩空三聲脆響。文武兩班層層而出,齊聚在天子殿下。
有殿頭官高聲喝道:“今日有事早奏,無事退朝。”
文武各看其魁首,文官靜待宰相先奏,武將恭請太尉首言。朝堂之上,落針可聞,誰也不願先發一言,需靜觀仁宗天子今日心情幾何,再作打算。
朝臣中,參知政事範仲淹越眾而出,高聲喝曰:“臣範仲淹,有本奏。”
仁宗天子龍目微張,聽聞範仲淹一聲“有本奏”不禁有點頭疼。這範仲淹實在不是很得仁宗天子的歡喜,平日裏詩文譽滿天下,尤其是那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真千古佳句,乃文人士大夫的風骨表率。
然普天之下皆王土,我家的事,你一個仆人先操什麼心。這句卻隱含有天子和士大夫共治天下的願望。天下都是他們老趙家的,哪有這士大夫來參和的道理。也幸虧仁宗天子宅心仁厚,更喜得諸大臣個個努力工作,做個太平天子,何樂而不為。
今日裏仁宗天子實在人困體乏,昨夜在後宮三千佳麗中普灑甘霖。雨露均沾,現如今五更時分還要處理早朝,本來貌似無事,心中十分期待殿頭官快點高喝一句:“退朝。”那料得,這範仲淹有本奏。眾所周知,範仲淹外號“範三炷”。意思就是範仲淹要是有本上奏了,一本奏折的討論時間至少要三炷香,而且事情說不清楚還不得罷休,皇帝要是沒有批複就長跪不起。
仁宗天子看見範仲淹,氣不打一處來。壓低聲音說道:“範愛卿,請奏。”
範仲淹手持玉笏,袖中拿出一紙奏本。殿前太監將奏本遞交給仁宗天子。仁宗天子先是閱覽了一遍奏折,然後將奏折放在龍書案上。
範仲淹見天子閱畢。高聲曰道:“稟陛下,近日裏天災橫行,軍民塗炭。愚臣以為,就京師禁院修三千六百分天大醮,陛下率百官祈福,奏聞玉皇上帝,保我大宋國泰安康。”
仁宗天子聞言,眉頭微皺。作為天子,民間疾苦也就是自己的疾苦。但是身為天子,天天錦衣玉食,這等設祭壇祭天大典,需日夜誦經,齋戒數日。這可苦了仁宗天子,這幾日自己還正愁後宮的幾位娘娘肚皮不見有所起色,哪還有功夫去齋戒禁欲呢。要知道大宋朝老趙家可是有兄終弟及的優良傳統,自己要是在繼承人的問題上不努力努力,自己的那幾位兄弟可是也想坐到這龍椅上過把癮。
仁宗望了望滿朝文武,用一種近乎求助的眼神,深情款款,含情脈脈的望向了宰相趙哲。趙哲心領神會,對仁宗天子肯定的點點頭,表示“陛下,臣已知曉,且看為臣的手段如何。”
趙哲站在文官首位,正氣淩然的向殿中跨出兩步。高聲喝道:“陛下,範大人所言甚是,臣附議。”
附議?仁宗天子差一點沒滑溜到龍椅底下,什麼?趙哲你老小子腦子被門板擠壞了吧。附議。你怎麼不去齋戒。朕可聽說你剛剛又娶了一門小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