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跡山異象持續了整整三日,第四日風和日麗,桃花芬芳,蜂蝶流連,一切都回到了從前的樣子。對麵的玄木山隱隱有霧氣升起,伐木工人亦呼朋告友,準備進山。
聖跡山南麓緩坡深處,在桃花掩映中有簷角屋脊若隱若現。正值晨炊時份,輕煙嫋嫋飄繞林間,如夢似幻,恍惚間讓人錯覺來到了人間仙境、世外桃源。那是一座遠離塵囂的村落,名字就叫桃源村。
老孤獨是村裏的采藥人,長年一身青布衣。他身高八尺,濃直的雙眉黑白參差,深邃的雙眼清濁相間。臉上紅潤沒有皺紋,頭發灰白而散亂。整個人看著,多少有些不拘小節、不修邊幅的味兒。
一百多年前他孤身一人來到此地就不再離開,漸漸地就成了桃源村的一員。平時寡言少語,除給村裏人治病外,很少與人開口交流。多數時候甚至連看病也懶得開口,看一眼便下藥。一身孤獨蕭索的味道,所以大家都叫他老孤獨,時間長了他也就默認了這個名字。
人們叫他老孤獨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明明長得高大,腰不彎也不駝,但就是喜歡拄著根竹杖眯著眼沉默走路,遠看著就像行屍走肉般,看起來是那麼的孤獨和蕭索。
老孤獨一身醫術精湛,不管多重的傷,隻要有一口氣他都能救回來。不管多厲害的毒,他也從來藥到病除。
有一次村裏的獵戶大勇進山狩獵,不小心被一階妖獸咬斷一條手臂。本以為就此殘廢,要改行了。不料老孤獨半個時辰就幫他將手臂駁接回去,三天不到就痊愈,甚至比原先還好使有力。實在是神仙般的存在,村民也因此都對他敬重有加,而不以其行為為異。
話說這一天,老孤獨見異象消失,晴空萬裏如洗,微風穿過桃林帶來陣陣幽香,讓人心曠神怡。他忍不住抬頭挺胸,深吸一口氣再徐徐吐出,然後一臉的愜意和陶醉。
他轉身背起藥簍,拄著竹杖一點一戳的,便拾路往聖跡山方向走去。他今天要去采一種低級靈草,叫陰陽花。
街上,狩獵漢子們在家門前的大石上磨刀霍霍,不時用指頭摩挲,感受一下獵刀的鋒利程度,他們正在為進山打獵做準備。
臨街木屋廚房,有炊煙蒸騰,那是村婦巧姑忙著蒸煮饅頭、臘肉,為丈夫大勇準備進山的口糧。
他們見到老孤獨,紛紛打招呼問好。廚房裏正忙著的巧姑聞聲,連忙探手取出兩個熱饅頭用布包好跑出門來,追上老孤獨塞到他的藥簍裏道:老人家采藥餓了吃,山裏多小心。
老孤獨對眾人一一擺手回應,對巧姑也揮揮手算是致謝,始終不說一句話,連頭也不轉動一下,但眾人習以為常不以為怪。
幾十年來,自他們記事以來老孤獨便這樣,但這不妨礙他們對他尊敬和對他好。因為各家各戶,少有不受他恩惠的。
山裏人傷傷病病是常事,老孤獨給人看病從不收錢,村裏人隻好常給他吃的用的。哪家打到老虎黑熊了,藥用的都給他。肉糧四時不缺,宛如一家人。
老孤獨來到村頭,聽著左邊李家鋪子裏傳來的叮叮當當打鐵聲,看看右邊孫寡婦鋪子蒸饅頭煙繚霧繞的廚房,聞著早晨帶著花香的清沁空氣,辨了辨方向便往山裏走。
老孤獨上山,每次都走不同的路徑,半個月一趟,三五年也不見得重複一條路,因此聖跡山的藥怎麼采也不會斷絕。
聖跡山表麵看著祥和沒有危險,實際山勢陡峭,深處懸崖峭壁直聳雲端。說是鷹飛不過、猿攀不下也不為過,真正是遇者生愁。
縱然山勢險峻如此,更時有猛獸出沒,老孤獨也從來沒發生過意外。村民們對他越發敬畏,把他當成那些能修煉的神仙一樣的人物。
一路向南走,越往聖跡山裏走植被越茂盛,光線能照到地麵越來越少,人走在林裏也越發感到暗沉。不過,這正是陰陽花所需要的生長環境。一路沿著山脊斜坡南行,老孤獨健步如飛。遇到有陽光漏下的山洞和密林,他便停下仔細查看。
一路走走停停,不知不覺來到了半山腰附近。他抬頭望了望上方茂密的參天大樹,及滿山密密麻麻的藤條,順著陽光漏下的地方一一仔細查探過。
聖跡山裏白天很短,由於山高陡峭加上樹木繁茂,除正午有光線直射而下外,平時大多是一片暗沉沉。有文人說“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說的就是這種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