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老祖宗一直告訴我們,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雖然我們一直這樣聽著,卻從沒有真正往心裏去過,就像孩子麵對父母的訓話,右耳進左耳出,或是在耳進右耳出。因此我們付出鮮血,甚至差點兒亡文亡種的教訓。
有這麼多教訓,又周邊全是白種人,他怎麼可以不謹慎,又如何會有認同感。雖然一開始有貴族說會幫他,他也聽聽就算,根本沒有往心裏去。
人活一生,會遇上許多事,也要處理許多事。無論處理什麼事,都需要一個施力點和一個杠杆。這個杠杆就是人本身的實力或勢力,這個實力或勢力越大,施力點所需的力也就越小,也就越能花費越少的力氣,去做成越大的事。李樂是這樣理解的,也是這樣去努力的。
自從李樂擊殺了教官,所有人都對他敬怕起來。敬,是他對教官出手了,而且還打贏了。怕,是他竟然真把教官殺了。雖然這是學校的一項規則,甚至他們今後也會因種種原因而殺人,但是現在他們還是學生,沒有上過戰場,也沒有殺過人的學生。
不過他們有件事搞錯了,殺人的不是李樂,而是忘情李樂,一直都是他在殺人。而他殺人時,李樂都在昏迷,他根本不知道自己殺人了,雖然忘情樂不是他,但是他們都是李樂,也是自己。同學們對他的變化,他看成是他們關係好了,是他送出大量內衣的回報。
拿人的手短,吃人的嘴軟,這是華夏人的共識,李樂當然也這麼想。他完全沒有去想別人對他的轉變,其根本原因在於的實力。這很像華夏武俠故事中,對武林高手的態度。這樣的故事,也許在過去華夏曆史上真的有過,可是對李樂已經太遙遠了。對每個華夏人也都太遙遠了,遙遠到故事就是故事。有這樣先入為主的信頭,能想出真正原因來,那才是有鬼了。
李樂是高級火係魔法師,這成了學校內的一個共識。當然也有人說他是大魔法師,隻是隻有少數人這麼以為,多在老師中,沒有外傳。
既然實力獲得了認可,又做出讓學生們大快人心的事。學生必須任教官擺弄,誰規定的?他們都早想反抗了,可惜沒那膽子。一旦反抗,要麼擊敗教官,擊殺教官;要麼被教官擊敗,學生將麵臨退學處罰,甚至被殺。
李樂反抗了,並且成功了。雖然學生們沒有明說,但是卻已經產生了英雄情節。
“李樂,我們可以這樣叫你嗎?”首先是同宿舍的,不再是防賊似的敵對,而是開始改善。
“可以啊。”李樂當然同意了,同學之間要處好關係,這是從小便不斷輸入他大腦的話,他不會不記得,也歡迎這種關係的改善。雖然他可以自己獨自學習,可是整棟樓沒人理他,也怪難受的,這些他已經受夠這滋味了,都有些懷念她們針對他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