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人皮刺繡(1 / 3)

一人一劍,踏上沒有方向的征程。

書上有言,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行萬裏路不如閱人無數,陳逍深以為然。

在他看來遊曆本身就是一種修行,有些路別人指點不了,隻能自己走出來。

青鬆山以南有一小國名為南甫國。

江麵之上緩緩行著一艘渡船,一位十七八歲的白衣少年站在甲板上,背著一柄劍,劍身被麻布包裹的嚴嚴實實。

此時,甲板另一頭有兩位婦人正在爭吵。

其中一錦衣婦人,顯然很有涵養,聲音輕柔溫婉,“你怎麼偷拿我的首飾換了錢呀!”

另一婦人翻了她一個白眼,提著嗓子吼道,“你家那麼有錢,還在乎這點東西,你也好意思。”

錦衣婦人低聲說,“張玲,話不是這麼說的,我家的錢也不是大風刮來的。”

名為張玲的婦人不依不饒的說,“你家明明不差錢,為什麼要一直逼我啊?這點錢對你來說不算什麼,首飾今天沒了,明天你還能買,但是咱倆這麼多年的情誼,連一個珠釵都不值嗎?”

錦衣女子啞口無言。

對麵的婦人見錦衣女子詞窮,繼續說,“你怎麼總是這樣,什麼事情都大題小作,從來都不考慮別人的感受。”

隨後,叫張玲的婦人轉身離去,氣衝衝的走了。

錦衣女子愣愣的站在當場。

白衣少年無奈的笑了笑,轉身走上渡船二樓的小酒館,要了一壺小燒,一盤牛肉,拿起酒杯,小酌一口。

回想剛才的橋段,不免感慨,“看來這天底下不是認識的人越多越好,有時候多認識一個人,反而會給自己帶來更多的麻煩。”

半個時辰過後,少年有些微醺,一手拄著頭,看著窗外江景。

此時,旁邊桌子坐下三人。

兩人婦人,正巧是剛才吵架那兩位,還有個中年男人一坐下來就大口喝著酒,神情有些煩躁惆悵。

兩個婦人依舊在小聲爭執,中年男人一拍桌子,厲聲喝斥道,“你倆都閉嘴。”

兩個婦人便不敢多言。

不久,來了一位白須道人,手持黃色幡子,上麵寫著除魔衛道四個大字。

中年男人眼睛一亮,愁眉舒展,連忙上前一把將白須道人攙扶到酒桌上,“劉道長,你終於來了。”

白須道人手捋長須,滿臉笑容,說道,“李大人,前幾日貧道去張員外家降服了幾隻作祟的厲鬼,這才剛抽出身來,來遲了些,李大人莫怪。”

中年男人一副見了救星的神情,“不打緊,不打緊,劉道長能來,我們一家就有救了。”

白須道人問到,“李大人先說說,看貧道能不能幫上忙。”

中年男人麵露愁容,敘述了自己家裏發生的離奇怪事。

聽二人對話得知,白須道人口中的李大人是附近雙堡縣的縣令大人,叫李士彬,此人在雙堡縣百姓眼裏算是個好官。

當縣令多年,做了很多利於民生福祉的事情,一地百姓也都安家樂業。

兩位女子一個是他妻子叫林英,另一個是林英的閨中密友叫張玲。

李士彬早年家境貧寒,寒窗苦讀,趕考十年,才榜上有名,那一年他三十五歲,還未娶妻。

趕考這十年裏,有一位女子叫林英,一直資助這位窮秀才,李士彬回鄉做了縣令後,不忘舊恩,同年,八抬大轎迎娶林英入門,之後的日子也甚是恩愛。

由於兩人都過了最好的年紀,一直膝下無子,李士彬四十一歲那年才和林英有了一個兒子,名為李濤,兩人對兒子極為寵愛。

離奇的事情就發生在兒子李濤身上。

一日清晨,十三歲的兒子在屋中嗷嗷大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