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巴蜀揚威 第一章始皇追憶武安君(1 / 2)

六王畢,四海一,始皇帝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禦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製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大秦帝國的昭昭天命已成大勢,然而始皇帝這位秦國乃至華夏五千年中最偉大的帝王卻並無一絲歡喜,隻因為帝國崛起之路上最強大的敵人羅馬共和國的入侵。

鹹陽,阿房宮。

始皇帝嬴政此刻已經無心去欣賞那從六國掠奪來的嬪妃和珍寶,那高高矗立在宮門外的十二銅人也顯得有些刺眼,這平日裏讓嬴政最為喜愛的十二銅人此刻卻成了一種諷刺。

嬴政收天下之兵,鑄十二銅人,每一銅人都仿照那些曾被他征服過的敵人而鑄,看著這些敵人匍匐在自己腳下,他就無比的得意。這些人有和嬴政母後私通的長信侯嫪毐,也有他那位便宜老爸大秦相邦呂不韋,也有和他那風流母後不清不楚的蠻族之王義渠王,還有那卑躬屈膝的六國國君等等。此刻嬴政感到的不是征服的快感,而是來自失敗者的嘲諷,他們仿佛在說雖然我們敗在你的手下,可是總是會有人出來收拾你的,你根本不是什麼千古一帝,隻不過是呂不韋和趙姬所生的雜種罷了。

阿房宮的宮燈顯得有些幽暗,一個偉岸的身影在燈火下顯得有些蒼老,這就是那個被稱為千古一帝的傳奇男人,中華兒郎心中的祖龍。

嬴政的麵前擺著一幅畫像,被他的背影擋住看不清畫中的人物麵貌,他的身後擺著的是帝國疆域沙盤和堆積如山的竹簡,一個白發無須的胖老頭正替始皇整理著未批複的奏章,一位二十出頭的少年也在認真讀著書冊,那本書正是大秦丞相李斯的得意之作《諫逐客書》。

在最末跪著一位大秦武士裝束的年輕人,約二十左右,看起來略顯稚嫩,應該是位貴族子弟。

良久,嬴政長歎一聲,“如武安君猶在,何以有秦今日之辱。”

宮室鴉雀無聲,無人敢在此時驚動祖龍,這時那年輕的少年放下了手中書簡,笑道“武安君雖去,卻有景安兄這等良才俊傑為父皇效力,殺神血脈尚在,大秦軍魂亦在,我大秦萬年,父皇萬年。”

這俊美的少年正是嬴政最寵愛的小兒子胡亥,也隻有他能令這位冷血的帝王流露出一絲普通人的溫情。

嬴政沒有回頭,依舊是望著畫像中的人物出神。

見嬴政不說話,胡亥眼珠轉的飛快,又出言道,“孩兒知父皇所心憂者,乃那王翦匹夫喪師辱國,巴蜀一戰折我老秦五十萬甲士,有負父皇裂土封君之恩,雖戰死亦難贖其罪,敢請父皇拿其子王賁問罪,景安兄乃武安君之孫,文兼武備,可為良將接管巴蜀軍務。”

胡亥邊說邊朝那跪著的少年眨了眨眼,武安君白起華夏最恐怖的戰神,而那個少年竟然是他的孫兒,這是何等的榮耀。

嬴政緩緩轉過身子,朝著胡亥溫和一笑,胡亥心中大喜,難道父皇是同意了,要知道白景安可是從小和他玩到大的玩伴,要是他這位好兄長能執掌兵權立下大功,對胡亥未來和他的大哥扶蘇爭奪皇帝寶座可是有莫大的好處。扶蘇已經有了蒙恬兄弟支持,帝國兩大將門之一的蒙家可是權傾朝野,而胡亥卻是沒有這等力量支持,雖然白景安現在還比不得蒙家和王家,但是他可是武安君的孫兒,光是這一點就足夠了。

滅六國的王翦王賁父子巴蜀一戰折損了五十萬大秦將士,這可是秦國從未有過的慘敗,王翦身死,王家也威名掃地,老秦人不會記得他滅六國的壯舉,隻會痛罵他將五十萬老秦的好兒郎葬送在羅馬蠻夷的屠刀下。

而蒙恬蒙毅兄弟雖然也是戰功顯赫,卻遠不能和王翦父子相比,所以胡亥看到了機會,隻要他的義兄白景安能夠在這個時候嶄露頭角,那麼必然能夠再讓武安君的威名重現。

不過胡亥顯然是沒有猜透嬴政的心思,隻聽嬴政說道,“亥兒,你可曾記得長平之戰乎?”

胡亥心中一凜,長平之戰,父皇是想說趙括嗎,那位敗於武安君之手的紙上談兵的趙括,趙括的故事和今日胡亥所言何其相似,白景安雖然是白起的孫兒,可是始皇也不敢冒然將他提拔為一軍主將,王翦這位攻滅六國的大將軍都兵敗身死了,嬴政怎麼能相信一個年輕人能力挽狂瀾,擊退羅馬軍團,他還記得數年前那個叫李信的年輕將軍,正是因為嬴政將滅楚的任務交給了李信,撤了王翦的兵權,結果秦楚一戰,秦國大敗戰死五萬將士,那是嬴政伐六國中最慘烈的一場戰爭。

“父皇聖明,是兒臣思慮不周。”胡亥連忙說道。

一旁的白發老人微笑著,手中的筆卻不停下,身為始皇的心腹,中車府令趙高深知嬴政的心思,嬴政不可能將重任交給一個毛頭小子,但是不可否認嬴政對白景安的喜愛,白景安是嬴政給胡亥培養的心腹,是要在下一個時代叱吒風雲的,但是現在還不是這把寶劍出鞘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