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244年,蒙古軍在滅亡金朝後,故意主力北撤,而親政剛一年的南宋的宋理宗,急於光複中原,下令宋軍趁蒙古無暇南顧,開始北伐,然所到之處,經過蒙古洗劫,已是滿目瘡痍,北伐宋軍根本得不到給養補充,很快陷入困境,蒙軍趁機合圍,北伐宋軍大敗,從此南宋隻得轉入戰略防禦。
公元1245年,蒙古軍在取得第二次西征勝利後,以南宋背約為名,分兵兩路,大舉犯宋,東路主攻襄樊,江淮,西路主攻四川。第二年,東西兩路蒙古軍分別攻占了陽平關和襄陽這兩處戰略要地,並集結大軍於江北,南宋朝廷受到極大震動,起用已冷落多年的楊家將後代,令北宋名將楊文廣第十一世孫楊價率子弟兵五千救援。
楊家子弟一致用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連破蒙古24寨,大敗蒙古軍隊,取得江陵大捷,粉碎了蒙古軍南渡的企圖,從而打破了蒙古軍隊不可戰勝的神話。楊家將聲名再起。
公元1251年,蒙古軍發動了針對西亞和中亞的第三次西征,並著手製訂亡宋計劃。為避開長江天塹,蒙古軍從甘肅出兵,經川西,滅亡位於雲南一帶的大理國,從而完成對南宋的軍事大包圍。
公元1252年,第二次蒙宋戰爭爆發,蒙古大軍共分三路,中路軍南下四川,直撲重慶,南路軍從雲南出發,經廣西,直撲長沙,北路軍則直撲鄂州,三路軍計劃在鄂州會師,然後順江東進,直取臨安,企圖一舉滅亡南宋。然有楊家子弟兵多年駐守經營江北,修築過大量的防禦堡壘,因此,蒙古軍一直不能前進半步。
可惜再堅固的長堤潰於螻蟻,南宋權臣賈似道背著朝廷前來與蒙軍議和,秘密簽定議和協議。蒙古軍主動撤退,賈似道返回朝廷,編造打敗蒙軍的謊言,以博得皇帝的信任。賈似道一手遮天下,名將被殺,正直的大臣被殘害,朝廷軍政日趨腐敗。抗蒙大將楊價莫須有,被解甲歸田,楊家子弟兵則被馬放南山,可憐南宋社會,奸臣當道,一片醉生夢死。
公元1260年,蒙古軍再次攻打襄陽,此時襄陽城再無楊家將守衛經營,孤立無援的守城部隊,抵抗無力,襄陽城失陷,南宋的門戶由此被徹底打開。
公元1262年,蒙古大汗忽必烈稱帝,改國號為大元,元兵自漢江入長江,沿長江東下,南宋將領和官員望風而逃,翌年,元軍兵臨臨安城下,南宋已盡,皇帝投降。
然在民間,抵抗外敵入侵,保家衛國的戰鬥還在繼續。
南宋大將李庭芝堅守孤城揚州,陸秀夫,文天祥在福州擁立端宗為帝,已經垂垂老矣的楊價則在湘西,召集舊部和楊家子弟兵,自籌糧草,發展反元勢力,延續著南宋可憐的氣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