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百事

一、生活十事

1.每天至少閱讀一份報紙,了解時事;至少閱讀一本好書,要做書香人士。

2.生活作息要正常,思想行為要正派,早晚起居要定時,每日三餐要定量。

3.養成運動習慣,每天至少行五千步。

4.遠離煙酒色情毒品,生活自治自律。

5.惜福節儉,不亂用,不濫買。

6.養成良好的習慣,不亂吃零食,不亂發脾氣,這才是優生保健的方法。

7.每日吃飯要三稱念,居家飲食要五觀想。

8.八千裏路雲和月,生涯中,要有托缽行腳的經驗,也就是自助旅行。

9.在一生當中,應該有一至二次,將身邊的物品全部送人,體會空無一物的境界。

10.掌握時間,善用空間,和諧人間;三間一體,人生不空過。

二、立身二十四事

1.人要給人利用,才能創造價值;人要學習活用,才能留下曆史。

2.因緣果報,不可不明;窮通禍福,不可不知。

3.建立正知正見,不要人雲亦雲,不要被人牽著鼻子走。

4.要建立自我的信心、自我的期許、自我的目標。

5.人生至少要有三張執照,例如:駕駛(汽車、舟船、飛機、火車)、烹飪、水電、會計、電腦、打字、醫療、護理、教師、律師、代書、建築……

6.一個人要會講、會寫、會聽、會看、會想、會笑、會唱、會畫、會做……全部都會最好,否則至少也要會得一半以上。

7.做什麼像什麼,千萬不可做什麼不像什麼。

8.他物不貪,自財不吝。隻要奮鬥努力,一切自會隨因緣而來;懶惰懈怠,煮熟的鴨子也會飛去。

9.觀察力要敏銳、周全、寬宏、圓滿,還要有新思惟、新想法、新觀念、新作為,尤其想法要有一、二、三、四的內涵和層次。

10.經常將歡喜、慈悲、榮耀、成就與人分享。

11.不說是非,不傳播是非,不計較是非,更不要為是非患得患失。

12.懂得自律、自覺、自悟,具有恒心、毅力、樂觀、勤奮,並且樂於結緣施舍,前途就有光明。

13.能控製情緒,不隨便跟情緒起舞,尤其行止要用理智決定,因為情緒是一時的,人生是百年的。

14.人生要能計劃時間,利用時間,不要虛度時間,胡混光陰。

15.精進努力,奮起飛揚,不要留戀過去,要展望未來。

16.凡事不一定要求助他人,先要求助自己,以身作則,可以決定一切。

17.改變陋習,創造前途,不要等待機遇。

18.要會找工作裏的歡喜、快樂,還要會把歡喜、快樂傳播給人。

19.生氣、發脾氣不能解決問題,心平氣和才能做人處世。

20.寧可不聰明,不能不明理;寧可沒有錢,不可以沒有慈悲。

21.該主動,不可畏縮;該思考,不要魯莽。

22.事無絕對的難易。努力,難者亦易;懈怠,易者亦難。

23.去除私有的觀念,把自己付予公理、公義、公平、公有。

24.要有力量和智慧抗拒世間的誘惑,如財色名食等,尤其不要用感情處理公事,應該要以道義、公平決定人事。

三、處世十三事

1.利益的前麵,要能想到別人,不為利益而出賣別人。

2.不稱己善,不宣人過,人間諸事,都如過眼雲煙。

3.凡事隻問是非,不問利害;是非是有定律的,利害是自私的。

4.不為討便宜而侵犯別人,寧可讓別人討一點便宜。

5.不要為逞己之快,而用口舌諷刺別人,要能給人歡喜、給人幫助、給人讚美,讓人認同。

6.不要為忌彼之好,而用計謀打擊別人,要能尊重效法,隨緣隨喜。

7.對事業要有計劃,對金錢要會運用,對感情要能升華,對功名更要淡化。

8.能隨遇而安,隨緣生活,隨心自在,隨喜而作。

9.毀辱榮譽自然有之,一切要自我淡化,怡然自得。

10.做人要厚道,隨時給人留下轉圜的餘地,給人留有空間餘地,才能適時善用,同時也是為自己留下日後的方便。

11.對自己要能不忘初心,對朋友要肯不念舊惡,對好事要做不請之友,對社會要會不變隨緣。

12.要訓練忍耐的力量,對於外境能夠認識、接受、承擔、負責、化解、去除,進而修學“生忍”、“法忍”、“無生法忍”,把忍的功夫轉化成為力量和智慧。

13.能承受外境加予自己的壓力,而且不覺得有壓力的存在,因為有壓力,才會有動力。

四、群我二十事

1.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體貼他人,就是愛護自己。

2.遷就他人善事,達成共識;重視民意,才有未來。

3.處世要謙恭有禮,要謙虛受學,要委曲求全,要善解人意。

4.待人處事要能柔和謙虛,慈顏愛語,要讓他人如沐春風。

5.處眾要和諧、和氣、和平;做事要勤奮、勤勞、勤快。

6.待人以誠,人我盡歡;待客以尊,賓至如歸。

7.見麵三句話,相處一回合,凡事要明理,平時多微笑。

8.恭敬、讚美、包容,是待人處世的三部曲。

9.歡喜時不多言,生氣時不遷怒。

10.要會聽話,摘取他人講話的精華。

11.凡事不要輕易說破,要懂得含蓄的美麗與高貴。

12.責備的話要帶撫慰,批評的話要帶讚揚,訓誡的話要帶推崇,命令的話要帶尊重。

13.待人要誠懇、要熱情、要有禮貌;說話要多說“請、謝謝、對不起”。

14.對青少年要教育鼓勵,對老年人要關懷照顧,對殘障者要幫助輔導,對失意人要體貼規勸。

15.關懷鄰裏親戚朋友,彼此守望相助,和諧融洽。

16.承順奉養父母、親翁、長輩,提攜友愛初學晚輩。

17.經常不求回報地幫助他人,多做一些好事,做人間善美的義工。

18.聞善言要著意,而且要能不忘失,更不可做“非人”。

19.凡事要合理,理是公平的、理是正直的、理是大眾的。

20.遇事要有反省的自覺力,不怨天尤人,須知凡事都有前因後果。

五、敦品十五事

1.別人做好事、說好話、受人尊重,不要嫉妒,要心存效法。

2.對好人要感謝,對受益要感恩,對善事要感動。

3.經常做令人感動的事,別人的好心好事,自己也要能感動。

4.能受委屈,能受冤枉,能受挫折,能受侮辱,然後才能受榮耀。

5.人生要用苦行鍛煉自己,十年苦行不為多。

6.樹立自己心中終身的偶像一至三人,並效法他。

7.人生要有幾位善知識作朋友,尤其得遇明師時要親近隨侍,忠誠而不違逆。

8.放棄無理的執著,謙虛受教真理;謙虛才能受益,傲慢必定吃虧。

9.找出自己最大的缺點,要有改變的願力,切實執行。

10.“認錯”是最好的美德,也是最大的勇氣。

11.要把做過的錯事記住,不斷地自我警惕,自我提醒,要能“不貳過”。

12.當要責備人的時候,先要檢討自己,對自己的功過要切實地審查,才能責怪別人。

13.珍惜生命,愛護生命,尊重生命,不可傷害生命。

14.不要給感情蒙蔽自己,不要為金錢出賣自己。

15.學習吃虧,知道吃虧才是討便宜。

六、修行十八事

1.每日至少要靜坐五分鍾,或是每天讀一篇《佛光祈願文》。

2.每周至少閉關半日,自我沉潛;每月至少素食一天,培養慈悲心。

3.每日行三好: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

4.每天生活有七誡:誡煙毒、誡色情、誡暴力、誡偷盜、誡賭博、誡酗酒、誡惡口。

5.深信正法,恒思諸善,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6.承諾過的事一定要完成,所謂“君子一言,駟馬難追”也。

7.慚愧有所不知、有所不能、有所不淨、有所不善,因為慚愧是我們的花冠。

8.提起善美好事,放下憂悲苦惱,讓自己的內心成為好的工廠。

9.不論身在何處,常為受災難的人同情,甚至為他祈福。

10.能“給”,才是富有;能“舍”,才有所得。

11.隨力、隨分、隨喜、隨緣布施培福。

12.器官捐贈,讓生命再延續,讓廢物還有再利用的機會。

13.要有你大我小、你有我無、你樂我苦、你對我錯的修養。

14.不猜疑人,不嫉妒人,成人之美,待他人好,就是功德。

15.得失不計較,有無不比較。

16.不要把憂愁傳染給別人,不要把煩惱帶到床上。

17.要懂得改心、換性、回頭、轉身。

18.要能“知行合一”,不要講時似悟,對境生迷。

人間佛教現代律儀

一、僧信共遵(八類共八十條)

(一)社會律儀十事(政治、軍事、經濟、職業、處世……)

1.政治是一時的,信仰是永久的,信眾可以參與憲法中的政治活動,僧眾隻可“問政”而“不幹治”。

2.從事政治者,不貪汙舞弊,不假公濟私,不借勢磨人,不欺壓善良,不兩麵人格、兩種手段、挑撥離間,否則非為真正信者。

3.凡參政信者,要熱心公益,造福人群。上台、下台皆應隨順因緣,不可賄賂官職,不可買票賄選,不可散發黑函,不可攻訐對手,不可用不正當的非法手段求取當選。

4.任公職者,應以服務人民為目的,不可官僚、霸道,刁難民眾。民意代表於國家廳堂問政,應以理相爭,不可咆哮、打鬧、取寵。

5.無論僧信,不背叛國家、私通敵國、泄露國家機密、造謠生事,不陷國家於危機。

6.經濟生活要合於“正命”,不從事非法或殺生的職業,例如販賣軍火、毒品、人口、假藥,或從事屠宰、私釀、淫業、無照行醫、製造及販賣黑心食品等。

7.要遵守職業道德,依法行事,不偽造文書,不泄露、不盜取商業機密,不勾結黑金,不掏空資金,不惡性倒閉,不強占侵吞,不求一夕致富。

8.經商營業,應該童叟無欺,將本求利,不囤積居奇,不壟斷市場,不哄抬物價,不偷斤減兩。

9.遠離勒索拐騙、仿冒盜版、偽造詐欺、色情泛濫、散播網絡病毒、回收廚餘再販賣等種種不法之行為。

10.處世要誠信,待人要和睦,不處心積慮算計別人,不因妒嫉而容不下別人,進而奉行“三好”運動,人人“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帶動社會善良風氣。

(二)居家律儀十事(衣食住行、倫理、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