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天皇向全國廣播,接受波茨坦公告、實行無條件投降的詔書。21日派今井武夫飛抵芷江請降。
9月2日上午9時,在停泊於東京灣的美國戰列艦密蘇裏號上舉行向同盟國投降的簽降儀式。日本新任外相重光葵代表日本天皇和政府、陸軍參謀長梅津美治郎代表帝國大本營在投降書上簽字。
9月9日上午,中國戰區受降儀式在中國首都南京中央軍校大禮堂舉行。
“你們知道嗎?一開始小鬼子還不願意向我山東共產黨魯南軍隊投降,後來我軍徹底解除這部分日軍的武裝,又經過兩次談判,終於迫使駐棗莊中興煤礦、鄒塢、山家林等東部地區日軍主力部隊到滕縣(今滕州)南的界河向我八路軍投降!這裏麵的意義非同尋常,標誌著日本侵略者在中國土地上侵略活動的徹底失敗!“劉老爺子說到這裏激動地站了起來。
1945年10月,山東棗莊和臨城的日軍1000餘人向—支不足百人的地方抗日武裝“鐵道遊擊隊”繳槍投降,這在抗戰曆史上是極為罕見的一幕。劉老爺子參沒參加,李牧沒有追問。
故事講完了,老爺子還沉浸在一幕幕烽火連天的歲月裏,隻聽他麵色微紅,目光暇遠,張開蒼老的嘴唇,輕輕哼起一首歌謠來,“三月裏來三月三,東西敵人封鎖湖邊,把我們困到湖中間,哎呀呀,我們有困難,白天行軍不敢走,夜間行軍草地裏,睡覺草窩裏,哎呀呀,睡覺草窩裏。”
“大爺,這是什麼時候的歌曲,真好聽啊。“李牧說道。
“打仗的時候,那會隊員們整天唱,唱起它們,就是再苦再累我們也不怕了。“
“後來呢?聽說您不僅參加過抗日戰爭,還參加過解放戰爭,抗美援朝……. “
“是的,作為軍人,我不知道除了上戰場,還能做些什麼?“
“聽說您退伍後拒絕了去政府部門任職的邀請,甘願回到老家務農,建設家鄉…….“
“我就是一個普通人,戰爭時期那麼殘酷的鬥爭老天沒有收我,已經比比其他人幸運的多,他們,我的那些活蹦亂跳的戰友們,有的才十幾二十幾歲,正直大好年華,卻犧牲在我前頭,有時候一閉眼還會像過電影一樣看見他們的樣子,還有那些激烈的戰鬥,好像就是昨天發生的一樣,要是沒有戰爭,他們應該會和我一樣,在這兒安度晚年呢,可是現在呢,他們都走了,大部分連一座墳也沒留下,我頂著一副各個零件還算齊全的身子,過上了他們從沒有過過的好日子,比起他們,還有什麼好說的呢,我就想守住他們,守住他們的魂……..我知道,遲早也會和他們在一起,我知足了。“
李牧還沉浸在那一個個驚心動魄的抗日故事裏,久久不能釋懷。
“老大爺,您一直甘於寂寞,原來是個無名英雄啊!”
“別叫我英雄,你們如果實在要寫些什麼,就把這個拿去吧。我唯一的要求,就是不要再提起我,可以用其他的名字,來記述濟寧人民抗戰的故事,讓那些轟轟列列的抗戰故事流傳下去,讓我們的子孫記住他們的幸福生活是怎麼得來的。”
說完大爺從自己簡陋的桌子裏拿出一本書稿《微山湖抗戰記事》,“這是我業餘時間整理的,我隻有一個要求,請不要寫我的名字,而是寫寫他們,那些為了取得抗戰勝利犧牲自己生命的一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