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日的一天中午,正值全國上下都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70周年,省電視台正在輪番播出尋找抗戰老戰士的字幕報道,實習記者李牧一邊機械的吃著方便麵,一邊盯著那幾行滾動的紅字“尋找抗戰老英雄,若身邊有抗戰老戰士,請與電視台聯係…..”不由得眉頭緊鎖。
“哎,哥們,怎麼又是泡麵啊?”這時外邊風風火火闖進一人,看了看電視,頓時明白,問道“這就是頭兒給你的任務,還沒完成呢?”
“沒辦法,一個專訪,到現在還沒找到人呢,頭都大了。”李牧頭也不抬回答。
“喂,我說,你也不算算,抗日戰爭70周年,那會就算是十來歲的小孩,到現在,能健在的至少也得90多歲了,能找到嗎?我說當初你就不該答應這活兒。”
“現在說什麼都晚了,前天倒是有一個,但是細一打聽是支前民兵,沒怎麼上過戰場,要是有個真正參加過戰鬥的就好了。”
“哎,你一說我想起來了,哥們的同事前幾天還給我說過,他們村一直有個傳說,說是村裏有個老革命,叫什麼“浪裏白條”的,水性極好,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立過功的,隻是現在不知咋的,沒啥音信了。”來人拍了下腦門若有所思道。
“真的?你怎麼不早說?”李牧瞪大了眼睛,也不顧嘴裏的麵條露出半截。
“哎,別激動,注意形象,”來人指了指他的嘴角,說道:“你也沒問過我啊,再說這都是聽來的,也不一定真。”
“真不真總要去一趟才知,這種事都不是空穴來風,快快,趕快聯係你那同事,陪哥們走一趟。”李牧飛快的擦下嘴角,放下手中的方便麵,抓起他那些采訪設備,拉著來人就走。
“哎,你怎麼說風就是雨啊,還不知道具體位置…….”
“到車上打電話再問,快,時間來不及了,邊走邊聊。”李牧不由分說,拉著他上了汽車,向著他說的微山湖方向駛去。
微山湖畔,初秋的水麵波光粼粼,一老者須發皆白,獨自一人在湖邊撒網,隻見他消瘦的麵龐,微曲的身材,蒼老的臉上刻滿了歲月的年輪,手臂微微顫抖,青筋曝露,卻依舊在用力地拉著漁網。
“老大爺,跟您打聽個事行嗎?“
“什麼事?要是大事別問我。“老人依舊拉著他的漁網。
“是這樣,今年不是紀念抗戰70周年嗎,我們學校組織活動要尋訪抗戰老英雄,挖掘他們的英雄事跡,這不剛從縣文史館得知這裏健在一位抗戰老英雄,外號叫什麼“浪裏白條”的,聽說參加過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想探訪一下,您能告訴我們他的住處嗎?”李牧拿著地圖,看見這位老人便問。
“抗戰老英雄,沒聽說過,要說英雄,這裏可是多得是,不過都先後過世了,要找,去縣烈士陵園吧,問問那裏,興許能找到你們要找的人。”老人頭也不抬回答。
“哦,我們是想找還在世的,采訪一下,聽說這西風村裏好像有一位叫”浪裏白條“的老英雄,您知道他住哪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