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北方的一座省會城市,存在著成千上萬這樣的酒館。酒館中販賣的,並不是高檔同時令人向往的洋酒,也不是各式各樣品牌的白酒,而是一桶一桶的紮啤——一個500毫升的杯子作為容器,而這個杯子的高度,差不多是成年人伸出一紮的長度。
這樣的酒館,在當地被親切地稱為“紮啤屋”,嚴格意義上來,這樣的紮啤屋裏並不出售什麼正兒八經的食物。
用來下酒的菜,老板順手就能給搞定——鹹菜絲,鹹鴨蛋,炸花生。。。。。。當然如果老板有時間,給你下上一盤速凍水餃,也並不是不可以的。
每一杯紮啤的價格,根據地區不同而略有不同。一般來,老式區的紮啤屋每紮賣2元5角;新建區的門頭房,一杯則能賣到3元。
一桶紮啤的規格,對外宣稱是20杯,而如果真的一杯一杯接出來,一桶紮啤,可以接23“紮”。
所有開這樣紮啤屋的老板,賺的就是這樣的差價,當然,如果老板取得了煙草售賣許可證且還能給調點涼材話,利潤還可以更多一點。“嫂子,今賣了幾個?”一聽這話,就知道是行家。這是酒客對老板利潤的詢問,這裏麵的幾個,指的就是幾桶。一般來,一個規模20平米的成熟紮啤屋(即有固定客源),在盛夏時節一可以賣出40桶,而這樣的數字到了冬,則會變成兩位數以下。
畢竟,紮啤最大的特點,就是涼——大夏第一口下去,的確沁人心脾。但如果讓沒有酒癮的人在大冬飲下一杯這個,絕對會令人哆嗦。
喝酒的酒客,分為三個檔次。第一種是下班後想酌幾杯的上班族,這樣的人會在下班點準時出現在紮啤屋的門口。幾分鍾後,用塑料袋裝著的橙黃色液體,便會交到這個人手上。同時在老板屋裏用來專門收款的手機上,會傳來熟悉的聲音——微信收款,10元。
這一種人被稱為散客。當然來這種地方喝酒的,都是散客。畢竟很少有人會在下班後約上幾個摯友,到一家隻買紮啤的屋裏坐著。這裏的散客,可以是稀稀拉拉的客人,也可以他們喝的是散裝酒。
第二種酒客,叫做熟客。因為經常來到紮啤屋坐坐,這使得他們與屋裏坐的人基本都能混個臉熟——見到麵熟的遞根煙,然後在一陣吞雲吐霧中喝光到店的第一杯酒。
熟客的權限已經很大了,縱然在20平米內的屋裏高聲喧嘩,也沒人敢指手畫腳,畢竟在這樣一間店裏,他們幾乎誰都麵熟。
第三種人,則更加牛逼了。不過,外界對於他們的評價並不好聽——酒暈子或者酒痞子。這種人在紮啤屋上午一開門便能進來喝“頭酒”,一直到晚上“帶月荷鋤歸”。這種人有時也會帶著自家醃的鹹菜,見到熟悉的人很客氣地遞過一碟,美其名曰讓人家嚐嚐。當然,無論好吃不好吃,你嚐完了之後必須得豎起大拇指,一旦你稍稍麵露不悅,那麼等待你的也是一番關於醃鹹材高談闊論。當然,酒暈子的權限更大,在熟悉的紮啤屋內可以“橫著走”。就算喝得酩酊大醉外加劃拳喧嘩,也沒人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