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
海哭的聲音。
不,
不是海在哭,
而是海裏的人在哭。
這是幾乎人人難逃的人生苦海。
自古以來,就是如此。
是否將來還是如此?
思想不突破,就永遠在輪回裏沉浮,周而複始,無窮無盡。但是,一旦思想實現了重大突破,就可走向樂園。
在苦海裏煎熬的人們都在詢問同一個問題:
苦海無邊,
何處是岸?
單純說理,太過枯燥。
讀者讀起來,昏昏欲睡。
作者寫起來,搜索枯腸。
所以,這一篇文章,咱們換一種方式。
寫起來酣暢淋漓,讀起來淋漓酣暢!
就從被尊為萬世師表、天縱之聖的孔子說起吧。
因為孔子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認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也算是“組織”認定的,不是自吹自擂的。
說起孔子的家族曆史,那可不簡單:孔子的祖上是宋國的貴族;他的先祖更是了不得,是商朝開國君主商湯。
不過,說這些有什麼用呢?徒增悲傷罷了。
因為孔子太苦了,古往今來,恐怕沒有幾個苦孩子比他還苦的。
孔子的父親名字叫叔梁紇,叔梁紇的正妻施氏,生了九個女兒卻沒有一個兒子,小妾為他生了長子孟皮,孟皮有足疾,叔梁紇很不滿意。於是叔梁紇請求顏氏讓其三個女兒之中的一個立為妾,顏氏念叔梁紇年老且性情急躁,於是征求三個女兒的意見。長女和次女都不同意,隻有小女兒顏征在願嫁叔梁紇。
顏征在時年不滿二十歲,如花似玉的年齡,而叔梁紇六七十歲,已經是風燭殘年了。?年齡相差懸殊,兩人為婚於禮不合,夫妻在尼山居住並且懷孕,故謂之“野合”。在別人的非議中,孔子在公元前551年9月28日降生了。孔子名丘,孔子之所以名丘,因為頭上骨骼如同高低不平的丘陵,從醫學的角度看,這是自小營養不良、嚴重缺鈣的結果。
孔子三歲的時候,一場重大打擊從天而降:他的父親病逝了。失去了老父的庇佑,叔梁紇的正妻施氏百般刁難孔子母子,無奈,孔子母子遠走他鄉,過著衣食無著的清貧生活。
這些,就不說了。說起來都是淚!
況且,這樣寫作,進度太慢了,把他的滴滴淚、聲聲笑都寫出來,那該是多厚的一本書啊!誰能耐住性子讀完?
咱們再次創新,用以下一句話把孔子的一生予以概括:“吾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這是孔子自己說的一句話,不會有差錯的。不然,說得多了,一些自命為大師的人可能會雞蛋裏邊挑骨頭,抓住一個小瑕疵,而否定整塊和氏璧。
下邊是一個特寫鏡頭:孔子登臨高山之巔,偉岸的身材,睿智的目光,遠處大海上紅日初升,紅彤彤的,海天相接,天人合一,他的弟子們從不同的方向奔跑而來,每個人的笑臉都如同花兒綻放。旁白:孔子自強不息,堅守正道,終於成長為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
孔子登高望遠,不禁感歎天地之廣大,個人之渺小。他若有所思地說道:“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有鄙夫問於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翻譯成現在的語言就是:“我有知識嗎?其實沒有知識。有一個鄉下人問我,我對他談的問題本來一點也不知道。我隻是從問題的正反兩方麵去問,這樣對此問題就可以全部搞清楚了。”
但是,在他的弟子們的心目中,孔子是一個神一般的存在,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子貢對孔子的讚譽最為典型:“固天縱之將聖,又多能也。”、“君子一言以為知,一言以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猶天之不可階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謂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綏之斯來,動之斯和。其生也榮,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其中說道:我老師的不可以趕得上,就好像天不可以憑台階登上去一樣。這高度,無以複加了!
不過,有人不服氣。雖然,他沒說不服氣,因為他主張無為而治,不戰而勝。瞧他的名字,那就很嚇人:老子,“老子天下第一”的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