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急的戰鼓聲劃破了黎明的寧靜,閩軍戰士手持刀槍弩盾,各成隊列向著東邊輕快地行進。目標,建州城下。
他們要攔截、阻擊、驅逐吳軍,保衛閩疆,有披著鐵甲的,有披著皮甲的,或者隻有紅色的戎服,雖然不像電視劇裏顯現的盔明甲亮、器械精新,但卻不能忽視其堅毅的臉龐和從容的氣質,推著輜重車子的林蘇心裏道:這支隊伍看起來是一支精兵,據說是從將樂而來的,說不定是久戰的邊軍,看來還能見證這冷兵器時代的激烈戰爭。
右邊茂密的樹林覆蓋了山陵,前方的小丘參差起伏,靠溪邊才有點平原曠野,閩地的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看來不虛。
突然前邊的士兵逐漸停止了前進。
夥夫們有些騷動。而士兵們雖然麵露疑惑卻較少竊竊私語,甚至回過頭來瞪了夥夫們一眼,一些頭目則是在說些什麼。
“轉向西北麵,前往建陽。”夥頭李三是個老好人,平日裏對眾人多有照顧,語氣平和地說道。
林蘇似乎察覺到了什麼,建陽縣,這時候應該是閩地通往外省的一個交通要道,其周邊是高大的山陵,按理說吳軍應該要派人把守的。
一路行進,雖然這身子骨有些累,果然是書生啊。不過林蘇的心思不在這上麵,季世沉浮,今日為富貴王侯,明日就可能為人前奴婢,目前自己力量弱小,借用外力,還是抱大腿的好,而這最粗的大腿,莫過於中原皇帝了,汗,倒是據說這柴榮是隋末楚帝林士弘之後,林士弘雖然出生江西,卻是莆田南湖林氏之後,或許自身有些關係,畢竟這前身的口音居然與後世自己的口音極為相近,雖說隔了那麼多代遠著去了,臉皮厚說不定就勾搭,不,攀附上了。隻是,這個時空有柴榮嗎,或說,柴榮有當上皇帝嗎?還有,中原驕兵悍將那麼多,這季世按他們的德性每隔幾年不鬧個兵變,不趕下個皇帝都不好叫兵,簡單的說,中原,此時看起來並非林蘇的好去處。而且目前看來,唯有前世的福建對於較少出遠門的林蘇還算熟悉......
很明顯,吳軍這次襲來是出其不意,快速前進的,沒能攻下建州城,又兵力不足,怕受到內外夾攻所以西撤,堅守建陽,等待援兵,林蘇心裏想道。
林蘇有點懷疑這些閩軍是平時跑多了,居然跑的飛快,迅速地越過溪水,旗幟招展之間,就三麵對城池發起攻擊。額,一上來就打啊,不得休整嗎?看來閩軍是想要在敵人做好準備之前一鼓作氣拿下建陽。想到建陽被吳軍破壞,的確可能來不及準備,靠著銳氣倒有可能擊潰猝不及防的吳軍。
整個隊伍依然快速向前推進。這前身的視力出奇的好,比後世天天受輻射的自己好了不止一個檔次,林蘇一邊推著裝著石彈的車子一邊想。
大概五百精悍的刀盾手迅速形成盾牆推進,而弩手緊跟其後。一陣呼嘯聲從上空掠過,似乎帶著空氣的震動,數十支標槍似的巨箭射向城樓,一些直接把敵人釘在樓上,一些則直沒入城牆,搖晃的箭尾似乎在炫耀它的力量,這使得城頭一時混亂。林蘇倒吸了口冷氣,後世的電視劇似乎為了避免箭矢傷人,即使是普通的箭支,也多數描繪的並不過癮,更多的是短兵相接的場景,原來還有這樣的威力。向著源頭看去,那東西像是宋代的床弩,隻是要小些,大概六人在操作,正安放三四尺的大箭。
伏遠弩緊接著填補空缺,卻是分成幾組進行,後邊的人上弦好,前麵的人給予射擊,一波一波的箭雨射向城頭,如同漫天飛蝗,甚是壯觀。緊接著看到,幾十架拋石機憑著底下安裝的四輪而被推到合適的位置,每架上百人施力,同時猛拽,梢後段下墜,而前段甩起,皮窩中的石彈靠著慣性拋出。左右旋轉的機柱使得拋石機可以專門往那人群多的地方砸去,城牆突出女牆以外的原有些毀壞的棚閣直接被毀,正想著三四十公斤的石彈那不弱的衝量,但見人群落處一陣血肉橫飛,部分撞到城牆的似乎還留下小坑。突遭攻擊,慌亂之後,反應過來的守軍顯然也想用車弩、拋石機反擊,不過數量要少被壓製,反而損壞了一些,卻仍是忙著弓弩對射。林蘇覺得這些東西有些威力,數量卻還是少了,殺傷的人數卻還不算太多,如果數量夠多,倒是可能破城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