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沒給名字(1 / 1)

1935年8月6日傍晚,金陵城下關區的一個胡同裏,剃頭匠老吳家的二女兒出生了,這便是我的奶奶。

看著穩婆手裏隻粗略裹了一層麻布的女嬰,外曾祖父吳友德往嘴裏懟了一口煙,一臉嫌棄地看著外曾祖母曾小梅說道:“又是個沒把的,你這個肚子也太不爭氣了!”

說完,就把煙袋鍋從嘴裏拿了出來,在桌子腿上鐺鐺敲打了兩下,背著手氣衝衝地出了門。

外曾祖母見了,也來不及心酸,隻扯著嗓子說道:“哎?你幹嘛去?怎麼著也先給囡兒起個名字吧?”

外曾祖父人已經走到了院子裏,隻聲音傳了回來。

“一個沒用的,還費勁取什麼名字?隨便叫個什麼吧。我去前院看著生意。”

見這當家的都撂了臉子,穩婆也便不好多待,又用麻布將奶奶裹了裹,衝著外曾祖母巧笑著說道:“小梅,這生男生女,我這接生的幹的活,可是一樣沒少的。”

外曾祖母聽了,臉上便又多了一絲心酸,卻還賠笑著說道:“那是自然,自然。”

說著,便回身在枕頭底下掏出提前準備好的幾個銀元遞了過來,說道:“早給您準備好了,我們家這條件也沒有多的,左六還欠著你的情就是了。”

穩婆把銀元拿在手裏,順手就顛了顛,雖說大清亡了二十幾年,錢早已變成了看麵值的銀元,可她還是改不了接過錢來顛一顛重量的習慣。

“嗨,都是鄰居家家的,意思意思就行了,還什麼人情不人情的?”

穩婆說著,就把奶奶放在了外曾祖母的床邊上。

“那我就先過去了,以後有什麼事兒,再叫我哈。”

說著,就一邊顛著銀元,一邊甩著褂子也出去了。

不一會兒,一個兩三歲紮著羊角辮的女娃娃跑了進來,衝到外曾祖母的床前瞧奶奶,這便是奶奶的姐姐,我的大姨奶奶。

“娘,爹說你給我生了個妹妹,取的什麼名字?”

外曾祖母抬眼瞧了一下她的大女兒素素,又看了看身邊還睡著的奶奶,心裏不覺又是一酸。

“你爹不願意給取,以後就叫她二丫頭吧。”

於是奶奶的家庭地位便從此定下來了,她不比大姨奶奶,是家裏的第一個孩子,外曾祖父雖然不看重女娃,但當時也就這一個,都還是稀罕的,吃的用的也都照顧的到,如今也已經會跑會說話,需要什麼也可以自己要求。

可奶奶就不同了,她既不會跑也不會說話,甚至連名字都沒落到一個。有時候外曾祖父和外曾祖母忙起來,甚至顧不上喂她,實在餓得難受哭狠了的時候,第一個跑過來的,多半都是大姨奶奶。

一開始大姨奶奶發現奶奶哭了,還會跑去叫外曾祖母來解決,可後來她幹脆自己端些個涼粥、井水來喂奶奶,學著外曾祖母的樣子給奶奶換尿布。

雖然經常凍著奶奶,還害得她拉稀,但好在奶奶命大,竟然就這麼活到了自己能走路說話,跟在她後麵耍。

到了1937年冬月的一天,外曾祖父的理發店裏忽然來了一家子穿得挺氣派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