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柴紹也是本書的一位主角,所以北雁南飛也整理了一些他的小資料。
柴紹(?—638年),字嗣昌,晉州臨汾(今山西臨汾)人,唐朝大將,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柴紹的祖父柴烈曾是北周驃騎大將軍曆任遂、梁二州刺史,封冠軍縣公;父親柴慎,為隋太子右內率,封钜鹿郡公。柴紹出身於將門,自幼便“趫捷有勇力”(《舊唐書·柴紹列傳》),以以抑強扶弱而聞名於少年時便當了隋朝元德太子(隋煬帝長子)的千牛備身(陪伴)。唐國公李淵也將三女兒(即後來的平陽公主)嫁給了柴紹。
李淵太原起兵後,於六月建大將軍府,授柴紹右領軍大都督府長史之職。
李淵軍攻取霍邑後,沿汾水南下,乘勝破臨汾,拔絳郡(治正平,今山西新絳柴紹在作戰勇敢,每戰都當先登城破陣,因功又授右光祿大夫。十五日李淵軍進至龍門(今山西河津西北)。九月初,隋左武侯大將軍屈突通派虎牙郎將桑顯和率數千名士卒乘夜襲擊左統軍王長諧等軍,王長諧等初戰不利。孫華率精銳渡河增援柴紹則與史大柰率輕騎從側後襲擊桑顯和軍,桑顯和大敗,敗回河東(郡治河東,今山西永濟西南)。柴紹離開長安後,李氏從長安避居鄠縣(今陝西戶縣),散家財,招引山中亡命,得數百人,以此響應父親的起義。又遣家奴馬三寶招降地主武裝何潘仁,合兵攻下鄠縣城。馬三寶又招降反隋的李仲文、向善誌、丘師利等部,李氏部眾達7萬人。他們相繼攻下盩厔(今陝西周至)、武功(今陝西武功西北武功鎮)、始平(今陝西興平東南)等縣。後來他們發展到七萬人,李氏派人報告她的父親,李淵喜出望外,便派柴紹率軍渡過黃河去占領華陰,依傍南山接應其妻。這時李氏引精兵1萬多人在渭河北岸與李世民會師,而後與柴紹別後重逢。於是依帶兵將軍的慣例,各自設置幕府,一齊包圍長安。軍中稱其軍為“娘子軍”。李氏的起兵,牽製了隋軍力量,為李淵西進關中奪取長安掃除了障礙。李淵進據長安後,即封她為平陽公主,以其獨特的功勞,賞賜重於他人十月二十七日,李淵命李建成從東、南兩麵,李世民從西、北兩麵,同時向長安城發起進攻。十一月初九,軍頭雷永吉等先登入城,諸軍繼進,遂克長安。李淵入城後,擁楊侑即位。柴紹進右光祿大夫,封臨汾郡公。
唐武德元年(618年)五月,李淵在長安稱帝,建立唐朝,是為唐高祖.柴紹拜左翊衛大將軍。此後柴紹隨秦王李世民參加統一戰爭。平薛舉父子(淺水原之戰),破宋金剛,敗王世充,擒獲竇建德洛陽、虎牢之戰,屢立戰功,因此封為霍國公,賜食邑一千二百戶,並轉為右驍衛大將軍。
自武德七年(624年)三月起,突厥軍不段入侵唐邊。八月十二日,秦王李世民率軍在五隴阪(今陝西鳳翔西)計退突厥軍。為配合李世民軍,柴紹於二十三日率軍在杜陽穀(今陝西麟遊西北)擊敗了突厥軍。武德八年(625年),突厥軍又多次南下攻擾唐邊,十月十七日,突厥軍侵擾鄯州(治西都,今青海樂都),柴紹奉命前去救援武德九年(626年)五月,柴紹(時為平道將軍)率軍兵攻打胡人。六月,秦王李世民率部(長安太極宮北麵正門)發動玄武門之變,伏殺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奪取了皇位繼承權。初七,李淵立李世民為皇太子。柴紹拜右衛大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