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想出入關中,除非翻山越嶺,跨過從未被開發過得深山老林,否則,便隻有四處可走:東函穀,南武關,西散關,以及北邊的簫關。
不嚴謹的,關中就像是一座然形成的巨大城池,而東南西北四關,就是出入‘關中’這座城池的大門。
簫關,大概位於後世寧夏固原東北方向,漢北地郡、上郡以及左內史交叉口,六盤山山口處,倚涇河而立,扼守自涇河方向進出關中的通道。
出了簫關,往西可達隴西、北地,往北可達上郡,王東北可至代國,乃至於雲中、燕國。
而漢長城,便是自隴西郡起,直到燕國;唯一的一處缺口,便是雲中郡。
在陳平的猜想中,秦牧被皇帝派去調兵,最大可能便是北出簫關,至隴西一帶,召某支邊軍入關。
原因很簡單:西出散關,再沿秦直道走上數百裏,便是西南夷;南出武關,則是漢中乃至於巴蜀···
東出函穀,那就更不可能了——出了函穀關,過了大河,便是河東;再往外,便是趙、齊等關東諸侯王國···
唯有北出簫關,才能最快速度召那支神秘的邊軍入關,解皇帝之困局。
但秦牧卻在簫關前徘徊不前,這就讓陳平很疑惑了——皇帝現在應該像熱鍋上的螞蟻般,日思夜盼秦牧招來的邊軍為自己解困才對!
左思右想,陳平隻能得出這樣一個結論:秦牧手中,沒有傳、引!
唯有這種可能,才能解釋秦牧在這種生死攸關的關頭,絲毫不顧時間流逝,停滯在簫關前。
可這就更讓陳平想不明白了:若不是為了傳、引,那秦牧出發之前,去找長陵腳下那個守靈戶做什麼?
總不會是在那種緊急關頭,去探望人家吧?
越想,陳平便覺得越不對勁;感覺思緒好幾次摸到了真相的衣角,卻都沒能抓住。
沉思許久,還是沒能得出結論,陳平隻好暫時放下這件事,
修書一封,用塗泥封住卷尾,陳平喚來親信家奴,令其將竹簡送去少府衙門,再三強調:一定要親自交到少府卿本人手上。
處理完瑣事,陳平剛走到後院外,先前去送信的家奴上氣不接下氣的跑回來,目光中滿是驚駭。
陳平心中猛然一緊,趕忙上前,問道:“可是有邊軍叩關?”
那家奴卻是狠狠搖了搖頭,滿臉慌張道:“主公!北闕外,有人敲響了登聞鼓!”
·
·
·
PS:騷瑞啊,好半夜更新,沒發出來,七點的更新也拖到現在。
解釋一下吧:手上沒有工具書,所以我之前的考據部分都是在搜索引擎查閱史書。
但關於這一章的內容,我在百度搜到了三種截然不同的答案——關中之所以叫關中,是因為有四個關隘/六個關隘/兩個關隘···
哪四個/六個/兩個?
這答案可多了去了,比我口袋裏的鋼鏰兒還多···
沒有準備靠譜的文獻書籍,確實是我的問題,但那些書實在太貴了···動軌500一本,佐吏俸祿微薄(目前為零)實在是窮,隻能百度;碰到這種存疑的,我就得卡殼。
花了一晚上翻閱資料,最終選了最靠譜的‘四關’,估計後續會有支持‘六關’和‘二關’的讀者噴我···
唉,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