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不妨先看一個實驗。
實驗員在一間空蕩蕩的房間裏放了一張桌子,並在桌子上放了數量足夠多的糖果。一切準備工作就緒以後,實驗員將一組孩子帶到房間,並在離開之前特意叮囑:“在允許你們走出這個房間之前,你們可以吃桌子上的糖果,但是如果你們堅持不吃,將會得到額外的獎勵。”
並不是每個孩子都能堅持。實驗結束以後,實驗員將孩子分成A、B兩個小組,A組是沒有堅持到最後選擇吃糖果的孩子,B組是直到允許走出房間的最後一刻也沒有吃一顆糖果的孩子。分組以後,實驗員對這兩組孩子進行了長達14年的追蹤觀察。
結果顯示,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工作中,抑或在為人處世中,B組這些向往成功又能克製自己欲望的孩子,他們的優異程度遠遠勝過A組的孩子。
這說明,智商不是決定人們能否成功的唯一因素,情商對人們能否獲得成功同樣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正如被譽為“情商之父”的丹尼爾·戈爾曼所說的那樣:
“情商比智商以及任何職業能力都更重要。
“智商高、情商也高的人,春風得意;智商不高、情商高的人,貴人相助;智商高、情商不高的人,懷才不遇;智商不高、情商也不高的人,一事無成。
“EQ(情商)是人類最重要的生存能力。一個人的成功,IQ(智商)的作用隻占20%,其餘80%是EQ的作用,也就是如何做人。一個人如果不具備情感能力,缺乏自我意識,不能處理悲傷情緒,沒有同情心,不知道怎樣跟別人和諧相處,即使再聰明,也不會有大的發展。”
所以,問題的答案來了。
我認為,情商能夠幫助我們盡可能用最佳的方式處理生活、工作中出現的問題與難題;
情商能夠幫助我們抵禦誘惑,做出明智的選擇;
情商能夠使我們活得更優秀、更有價值;
情商是決定我們能否獲得成功的指引性因素;
情商是決定我們能否與人相處融洽的關鍵因素;
……
然而,以上隻是從作用的層麵對“情商的意義是什麼”這個問題給出了答案,我們還要探究情商的定義。
其實,情商又稱作情緒智力,換言之,就是人們對情緒管理與控製的能力。也就是說,我們能否獲得成功、經受住誘惑、做出明智的選擇等,取決於我們的情緒—我們能否將看似不可能控製的負麵情緒轉換成正麵情緒。
說得更直白一點,情商高就是能控製好情緒。
張子豪是我們這些同學中公認的情商較高的人,更是我們公認的人生贏家。
張子豪是我同校但不同專業的同學,雖然他也有到大城市闖一闖、曆練一番的決心,卻因為頂不住父親的聲聲呼喚、母親的一哭二鬧三上吊,所以大學一畢業,他就馬不停蹄地趕回家鄉,準備在家鄉闖出一番天地。
大學期間,雖然張子豪學的是商務英語專業,但是他更喜歡文字寫作類型的工作,所以,在找工作的時候,他將工作鎖定在編輯、新媒體等範圍。然而,在張子豪投出去的十幾份簡曆中,給予他麵試機會的公司卻寥寥無幾,好不容易收到兩個公司的麵試通知,結果在麵試的時候,卻被麵試官以專業不對口或者沒有工作經驗無情地刷了下來。
這是想要一展抱負、大展拳腳的張子豪,第一次感受到社會的殘酷。當時,我們很多同學聽到這個消息後,都感覺他一定會後悔沒有留在大城市,甚至會衝著讓他回家鄉發展的父母抱怨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