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飛機上,看著小黑屏幕上老蔣那一張陰婺的嘴臉,王飛虎心裏非常不是滋味。為什麼就不能放下成見,一致對外呢?這次還沒和老蔣說聯合赤黨的事兒,僅僅因為自己愛出風頭,僅僅是“有可能”會與赤黨有勾連,就如此痛下殺手。之前送的飛機、火炮,難道都白送了?
想著這些,王飛虎心情非常不佳,本來他想憑借一己之力,能夠彌合國大黨和赤黨之間的一些分歧,現在看來,自己還是過於稚嫩了。在這種你死我活的正治鬥爭當中,白如紙的王飛虎怎讓老蔣言聽計從?
中途在通遼更換飛機時,王飛虎心中一動。自從高科技複製事件以來,自己一直把心思都放在如何更好的發展,如何跟有效的殲滅日軍上。對於轄地內的民生發展,還真就沒有落實過。通遼對於現在的衛國軍來講,至關重要,既是通過空中運輸前往華東、華中以及華北的跳板,又是隔離日軍的半月包圍圈的北部起點。
衛國軍按照通河經驗,完全將“減租”“分地”等政策複製到了這裏,並且按照王飛虎之前所要求的,施行半軍事化、半要塞化的管理,確保通遼牢牢掌控在衛國軍手中。具體的這些手段執行的如何,效果是否能夠達到之前的預期,王飛虎心裏沒底。
所以為了緩解心中的煩悶,還有實地查看下衛國軍“領地”內百姓的真實生活情況,王飛虎決定來一趟“微服私訪”。電視劇看多了,王飛虎也覺得之前距離群眾過於遠了些,所以才惡趣味的要搞這麼一次。
他隻帶了孫海一人,並且沒有像當初去南京時那麼招搖,讓人開車送到通遼城外時,就低調了換了身普通衣衫。當然全息防護還是開到了百分之百,沒辦法,誰讓現在的王飛虎惜命了呢。而且所有人幾乎都會反對他在距離日軍駐屯這麼近的地方搞什麼微服私訪,一旦衛國軍總指揮除了什麼意外,那是任何人都負擔不起的責任。
王飛虎領著孫海,在不驚動任何人的前提下,進了通遼城。
此時的通遼叫做城市明顯不為過,經過將近兩年的治理,完全脫離原來小縣城的樣子。冷兵器時代遺留的城牆和護城河,在衛國軍的防禦體係當中早已不複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圍繞通遼大大小小二十幾個堡壘。
這些堡壘基本上都是外星科技的快速建造產物,從外形來看,一個個的都像是倒扣在地上的饅頭,倒錐形的造型雖然不符合國人的審美觀,但誰也不能忽略這些堡壘超強的防護作用。堡壘由超時空轉換的高強水泥澆築而成,俯瞰共有八個楞麵,每個楞麵長度在三米左右,上有高中低三個開孔,每個開孔相同的,都是聳立著一個黑黑的長炮管。
並且通過炮管後方的基座,能有效的轉動這些炮台,不給火力留死角。這些類似美軍高射機槍的快速發彈裝置,也是12.7mm口徑,是為了滿足王飛虎念念不忘前世太平洋戰場上美軍M2高射機槍暴虐日軍的回憶。
美軍當時和日軍作戰,在世界第一等的後勤保障水準下,經常可以用彈雨解決日軍拚刺的優勢。而日軍卻受到較差的物資保障限製,攻擊性不強,又沒有火炮支援,所以總是挨揍。
而且非常值得一說的是,雖然日軍後來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從本土運來了坦克之後。仍然被高射機槍暴虐,因為日軍的坦克,實在是太薄皮了。所以王飛虎在這種碉堡當中,大批量采用了這種口徑的高射機槍。雖然從外觀上來看,整個一刺蝟的造型,不過這給了通遼城內軍民巨大的安全感。
此時通遼已經執行了宵禁,晚上是不允許出入的。但是城門守衛是複製人,當指揮官到來時竟然不費吹灰之力,好像是自動門一樣,人到,門開。驚得旁邊的孫海目瞪口呆。傳聞中通遼城雖然沒有城牆,但是密布哨戒,而且這種“刺蝟樓”火力非常強悍,曾經有馬匪過來劫掠,結果幾十人的馬匪,連人帶馬被強勁的子彈打成若幹截,血肉橫飛的場麵很是讓人震驚。王飛虎當初為了避免誤傷,不惜在現有的這些防禦碉堡內,全部采用心靈感應技術,辨別出敵我,隨後精確點射。
看來衛國軍的秘密實在是太多,容不得孫海對王飛虎有任何懷疑。他趕緊緊了緊腰間的家夥,領著王飛虎前往現在城中的幾處偏僻的角落。因為王飛虎說,體驗民情最好的就是,深入到最低階層。孫海也不知道所謂的“階層”是啥,隻是帶著王飛虎在城裏稍微偏一點兒的地方轉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