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回 聖意難猜選謬帥 畏敵不前戰事拖(中)
任命的詔書很快下來了,羊鑒是在家中接的詔,此時郗鑒正在他家做客。郗鑒初到建康,少不了與朝中大員走動,二人都是兗州士子,郗鑒便利用這層關係前來拜訪。
羊鑒本正和郗鑒清談闊論,談古說今不亦樂乎,突然接到詔書要領兵出征,頓時把兩人都驚呆了。羊鑒沒有將帥之才,他身上的官職隻是掛名而已,他也有自知之明,一時手足無措。
“這事沒頭沒腦的從何而來,我這是招惹誰了?”羊鑒說道,焦躁的走來走去,停不下來。
郗鑒眉頭微蹙的看了看詔書,說道,“如今詔書已下,恐怕是難以更改了,詔書上說是王導推薦的你,我們是不是找他去問個明白?”
羊鑒回過神來,江東出征曆來由王導推舉將帥,這不是什麼秘密。“對,對!我這就去找茂弘問個明白。”於是羊鑒立即動身去找王導,郗鑒也跟著一起去了。茂弘是王導的字,羊鑒比王導大不了十歲,彼此很熟。
王導吃驚的程度一點不亞於別人,但他複雜的心情就沒人能比了。一方麵皇上又聽從了他的建議,這讓他十分欣喜;另一方麵他的建議並不牢靠,令他多少有些擔憂。
細思之後,王導意識到詔書已下,君無戲言,這事沒法改了,就算改也不能由他出麵,否則成何體統?皇帝聽從你的建議剛下詔書,你就跑去要改,這不是欺君之罪麼?
正在此時,羊鑒和郗鑒來訪,王導請二人進來。羊鑒一看到王導,就開口埋怨道,“茂弘,你這是要把我往火坑裏推呀!我究竟有何過錯,你怎麼就把我推薦上去了呢?”
王導一臉尷尬,說道,“此事絕非我本意,我先前推薦將帥都被陛下給否了。君令催的急,我就先把你報上去搪塞一陣,往常陛下總要斟酌商討一番,誰料這次陛下竟然痛快地同意了,我也十分意外呀!”
羊鑒指著郗鑒,向王導說道,“你說沒有合適人選,道徽不是在這麼,他不就很合適麼。”道徽是郗鑒的字。
王導兩眼一亮,轉頭看向郗鑒,說道,“對呀!我怎麼沒想到呢?”
王導沒想到也正常,郗鑒入朝後剛被調到尚書省,文武名冊中還沒有他的名字,王導沒有看到,自然想不起來。實際上郗鑒入朝的事王導清楚,照往常他是肯定不會忘的,但如今他備受冷落,心神不寧,在政事上遠不及過去上心,丟三落四就正常了。
郗鑒向王導問道,“景期實非將帥之才,我當然可以代他出征,這事可還有回旋的餘地?”
王導略一思忖,卻繃起了臉,斬釘截鐵的答道,“詔書已下,君無戲言,絕無更改可能。”
實際上此刻若聯絡其他重臣表請換帥,還是有機會的。王導知道這點,但他不想再橫生是非,最近皇上難得聽他一回建議,讓他自己再找人把自己給否了,實在有些做不出來。
見氣氛有些沉悶,王導打圓場道,“景期不宜妄自菲薄,此戰上順天威下應人心,當有征無戰。”
羊鑒咧著嘴歎道,“有征無戰自然是好,但我隻識聖人經典,不知孫吳韜略,若戰則必敗,可如何是好呀?”
王導答道,“這次出征你就當是掛名,征戰之事可盡數托付給蔡豹,他久經戰陣,朝廷又占絕對優勢,取勝凱旋當無問題。”
郗鑒插話道,“我與蔡豹共事過,其人忠勇可靠,隻是好些名利罷了。你介時隻需敬他三分,再多分他些功勞賞賜,當可得其傾心輔佐。”
羊鑒歎了口氣,對王導說道,“如此我也隻好領命出征了,隻是我心中實在沒底,到時候若辱沒了朝廷威嚴,你可一定要出麵保我。”
王導點點頭,回答道,“景期盡管放心,若真有意外,我寧可棄掉一身恩寵,也要保你無恙。”
羊鑒點點頭,又歎了口氣。
王導想了想,又說道,“我從弟王舒現為北中郎將,鎮守在廣陵,我可以奏請聖上,讓王舒監軍,到時候也好有個照應。此外,我還可以表請遊擊將軍周筵統領禁軍,此人勇武有謀,忠貞剛烈,足可做你臂膀,景期意下如何?”
“哦?”羊鑒強打起些精神,回答道,“那再好不過了,這樣我心裏也有點底了。”
一切準備妥當,朝廷給羊鑒加了征虜將軍的軍號,於是他領兵八千硬著頭皮離開建康,前往徐州下邳與蔡豹彙合。蔡豹盡起徐州精兵,和羊鑒一共湊了兩萬五千多人,屯據下邳準備進攻。
冀州刺史邵續接到軍令後,派劉遐和自己的侄子邵存領八千兵馬,跨過黃河攻入濟北郡,從側麵威脅徐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