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嫁娘的第一道拿手菜(1 / 1)

想當初,小兔子可是信奉君子遠庖廚的。結婚之前,小兔子就先跟帥哥攤牌:俺不喜歡做飯,更不喜歡洗碗洗衣服!帥哥慢條斯理地說沒關係啊,你不喜歡可以我做嘛。他的回答遠遠超出我的預期。看來,一個男人如果真的愛你的話,並不會在意你能不能幹家務。

因為他的話,小兔子很安心地嫁了,以為自己可以一輩子十指不沾陽春水。結果……結果慢慢發現,小兔子居然對烹飪興趣盎然!經常變著花樣做各種美味菜肴,然後看到帥哥呼嚕呼嚕地把飯菜一掃而空還直呼好吃,小兔子便感到無限的滿足。嗬嗬。而且,對於我們這個小窩的繁瑣家務活兒,小兔越來越充滿熱情。帥哥常常會笑話我,故意抬眼望天說:“當初……好像……有人說……不做飯也不幹家務?”

再後來,隨著兒子的到來,我倆變成我們仨,我的擔子更重了,生活當然也過得更加有滋有味啦……看來,一個女人如果真的愛一個男人,是心甘情願,為他轉變的。而且樂在其中。

說起來,我第一次正經八兒做給帥哥吃的菜——也是我這輩子第一次正經八兒學做的菜,就是三杯雞!這是一道非常容易上手的名菜,任何新手都可以輕易成功。準備做這道菜的同時,就準備著接受家人的讚揚吧。

三杯雞屬於台灣菜,以肉質酥爛,香味四溢聞名於世。關於這道菜還有個小故事。

南宋末年,文天祥抗元被俘後,民間傳說他已被害,黎民百姓十分悲痛。有位七十多歲的老婆婆手拄拐杖,提著一隻雞和一壺米酒準備去祭祀文天祥,卻發現他還活著,悲喜交集,求獄卒讓她見文天祥一麵。這獄卒是文天祥的老鄉,本來就欽佩其鐵血丹心,想到文明天就得上刑場也很難過。於是二人用米酒把雞煨熟,含淚端到英雄麵前。文天祥食雞肉,飲酒湯,心懷亡國之恨,慷慨悲歌。次日,視死如歸,英勇就義。這一天是十二月初九。

後來,獄卒回到老家江西,每逢十二月初九,必用三杯酒煨雞祭奠文天祥。人們對民族英雄的敬重,加上這道菜的美味,使得這習慣漸漸在江西一帶流傳開來。隨著時間的推移,“三杯酒”逐漸演變成“一杯米酒、一杯醬油、一杯香油”。再後來,這道菜又漂洋過海去到寶島,台灣人將其加以精致和完美,並加入當地慣用的香料“九層塔”,也就是我們所謂的金不換。於是成就了這道好吃得金子也不換的“三杯雞”。

這道菜雖然名聲鼎盛,可做法實在簡單,可以上宴席,也可以很家常。就象文天祥,雖是民族英雄,卻也從平民中來。言歸正傳,準備材料:金不換數枚洗淨,薑蒜垛碎,雞切成小塊,香油一杯,醬油一杯,米酒一杯。至於“杯”的大小,那就看雞肉的數量來定了。以醬油能使肉鹹淡適宜的量為準,油、酒與之大致等量即可。

雞肉先用適量料酒和醬油醃製入味,一定要醃製入味,此步決定這道菜的優劣!炒鍋燒熱倒入麻油,把薑蒜爆出香味後,倒入雞塊,翻炒至變色,加入醬油,喜歡甜一點可加點糖,稍炒片刻,倒入酒,大火煮開,關小火,加蓋燜熟。其間要開蓋攪拌一下,使雞塊得以充分、均勻地吸收調料。一定要燜煮入味,此步決定這道菜的優劣!汁料快幹時,倒入金不換炒勻,出鍋。做這道菜的時候滿屋子彌漫著一種奇妙的香味,令人如癡似醉。

地道的台灣三杯雞不能不放金不換,地道的三杯雞也不能不加酒。酒精能溶解肉中的胺類物質,並在加熱時一起揮發掉,除去腥味。酒中的氨基酸,還能使肉的滋味更加鮮美。當年老婆婆和獄卒無奈之下才用酒煨雞,卻為一道名菜奠定了基礎。

當一家人圍坐餐桌,品嚐著你親手烹製的美味三杯雞,你可以把三杯雞的故事娓娓道來。雞還是那隻雞,有故事的雞,吃起來似乎更具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