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1,坪坊小街沙同鎮(1 / 2)

沙同鎮就是鄂西湖區的一個靠近大沙湖與大同湖的一個很有名的小鎮了。內荊河從他身旁流過,這是一條內河,上遊是洪湖與堤鎮邊的長江;在堤鎮那邊他的源頭是條小河,把堤鎮劈成兩半然後與洪湖那支彙合成一條河流經小港鎮東去下遊的河灘鎮再進入長江,這裏是內荊河的河口。內荊河尤是一根長線將長江入荊河段到堤鎮這一百八十裏水路拉成了一張弓;內荊河沿途流入兩湖地區,及大沙湖與大同湖以及好多小湖岔與村莊。在小港有一條河把內荊河相連,經汊河口鎮西去峰口鎮。在河灘鎮與東荊河西北而去可到達沔陽。在沙同鎮內荊河有一條漢陽溝北進與東荊河相連,地形甚是武漢三鎮,沙同鎮對麵隔溝兩村,人們看來沙同鎮兩岸三村的地勢如同武漢,就有人侃道這裏叫小漢口。沙同鎮地處水係之中,也有稱之為“坪坊”之地。

那時還沒有荊江大堤,內荊河的姊妹河叫東荊河,沙同鎮人愛叫它外荊河,這條河流進沔陽境內可轉到漢江。在東荊河與內荊河相夾地區是一個多湖地區,沙同鎮算是這裏一個比較繁華的小鎮。在沙同鎮內荊河河段,那時沿湖沿河都沒有大堤,隻有各個家族的小垸子,也就是小土堤,根本擋不了洪水的襲擊。每年六七月汛期,河水把兩岸的各個湖,及大沙湖、大同湖與好多小湖連成一片汪洋;長江的水每年在汛期倒灌進內荊河,再由內荊河倒灌進兩大湖及其他小湖,也帶進了好多的魚苗苗。

在這些湖裏有好多水草,好多水蟲,它們是魚的好飼料。

漲水時期,這正是熱天的時候,水裏的蝌蚪慢慢變成青蛙前是哪些魚兒的美餐,魚兒遊動在碧水裏盡情張嘴捕吃這小小的蛋白質,除了蝌蚪,還有好多在水裏遊動的叫不出名小遊生物,比如蚊子幼年時期的孑孓。這些,都是魚的美食,魚兒吃了後催著魚兒快點長大。

一晃冬季來臨,各個湖水隨著下落的河水將好多魚--這時已是大魚了,當然還有它們的子女--在湖裏繁殖的小魚,一道湧進內荊河。當然啊,還有好多的魚被阻攔在各個湖內,也有好多魚愛戀這寧靜而舒適、食多而美味的湖裏,再不願回歸大江中去,更不願去哪大海!

人因魚而逗留,於是有了漁村,捕魚的多了,於是就來了做生意的,就這樣小漁村成了鎮子,成了商人的天下。

鎮子上有錢人多了,漁民又開始搬遷,到了離湖近的湖岸邊去住了,這就叫分化。每年發大水,鎮子上有錢人開始加高地基,人就愛攀比,有錢人更愛攀比,於是沙同鎮由一個十年淹九次的鎮子成了沿河高堤上的鎮子。每年汛期,沙同鎮成了水中的一艘商業之舟,燈紅酒綠,賣了魚的漢子抓著帶滿魚腥的錢鑽進了窯子,也有的鑽進了大煙管。窯子好懂,賣人肉的地方,大煙管那是買死的地方。

自從大煙進來後就一直泛濫到如今,好這口的後生、老頭,有錢的與沒錢的,不知死了多數!有錢的是追求那如夢如幻的境界,沒錢的是追求的是清醒時享受不到的安樂。

裘舉駕著自己的小船剛來沙同鎮,那時他自己是一個快進二十歲的大漢,是長江沿岸堤鎮人氏,讀了幾年私塾有一點文墨,此次是來投奔親戚的。他家堤鎮是長江中遊到上遊的分水嶺,過了此處長江水流就開始喘急。說他是堤鎮,那是他自己讓人好記而已;其實他家在堤鎮附近的湖邊村,其實就是個漁村。他的小名黑狗子,在家鄉時家裏人與好友都愛叫他黑狗,也有的叫他黑狗子;這裘舉兩個字隻在上學時叫了一陣子,後來在生人麵前與市麵上用用。

剛到沙同鎮附近,裘舉將小船停在岸邊,上坡後上了一條河邊小道;他看到了一位女孩,看了看,這這女孩很秀美,就問道:“小姐請問,前麵是否是沙同鎮?”

那女孩看了看裘舉,好一個黑牡丹,這比喻男的確是不準,可想她喜歡這樣的黑皮膚俊美男子漢,笑道:“前麵就是!”